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带着交易系统穿六零 第24节 (第3/3页)
大队都纺织不过来,那高大的苎麻就几乎全部都便宜了猪牛。 “既然有经验,也有销路,还有制衣厂的技术指导和原料供应,我看这主意不错,可以试一试!” “嗯!嗯!确实是个好想法,既不会浪费了公社的野麻资源,也给公社的小闺女大媳妇儿们找了份事干!” “诶,是是是,这才是真正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呢!等以后纺织合作社发展起来了,看你们还敢瞧不起咱们妇女!” 这是公社的妇女主任,在场唯一的一位女同志,是公社名声在外的“母老虎”,也是几个大队的妇女们最尊敬的好大姐。 陈书记看几个领导都同意,于是便拍板,决定了这个项目。 “林同志,既然这事是你打头阵,那这接受制衣厂考核的一应事宜就由你和这位……刘?刘书记一起,协助咱们公社的李主任来安排?” 林建国和刘安民激动地涨红了脸,赶紧接下了这个任务。 “李主任,既然纺织是你们妇女的强项,那这个项目就交给你来做,争取招募一批熟悉的女工,把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李主任点了点头,应下了。她这妇女主任可不是白当的,整个公社除了那些爱嚼舌根子的灵通大婶们,便是她最熟悉每个大队的妇女们。 她心里已经盘算起来了,整个公社最熟悉针线活儿的闺女媳妇儿们有哪些?刺绣最好的妇女同志们又是哪些?急需一份工作的困难妇女们又有哪些? 现在这事既然对妇女同胞们有好处,那自然得办得漂漂亮亮,让女人们也能独立起来,不再靠地里那远低于男人的公分吃饭,顶起生活生产的半边天! 第三十一章 秋老太的加入 把这件事情敲定, 会议便结束了,散了会,李主任却叫了林建国和刘安民一声,和他们一起去大包山大队和石拱桥大队。 她知道, 现在刺绣手艺最好的便是公社学堂副校长的妻子, 秋红菊同志。她也是石拱桥大队纺织小组的开创人之一。 她急需获得纺织合作社开办的相关经验, 去找这位老前辈来取经自然是个不错的办法, 希望能走个捷径,争取顺利通过制衣厂的考验, 把纺织合作社顺顺利利地办起来。 “建国同志,你是大包山大队的队长,那你认识隔壁石拱桥大队的秋红菊同志吗?” 林建国还没有开口, 刘安民就惊讶起来:“啊?秋红菊?秋红菊就是咱大队长的丈母娘啊!李主任找秋同志有事情?” 不等李主任回答,刘安民就拍了拍脑袋,懊悔地说了一句:“哦哦哦,对对对,秋大娘不是针线活儿做得好吗?那石拱桥大队的纺织合作小组还是她办起来的呢!哎呀,我咋忘了这一茬儿!” 李主任惊讶又激动:“哎呀,这么巧?秋大娘竟然是建国同志的长辈?那建国同志待会儿可要帮我引荐引荐, 纺织合作社的事情可少不了秋大娘的帮忙!” 林建国点了点头,他刚才也正有这个打算呢!丈母娘以前是专门学过的,那一手刺绣的手艺可是十里八乡都找不出第二个人。 当年创办了纺织合作小组, 又带了几批女工出来, 丈母娘就因为一些事情, 放弃了和年轻的闺女媳妇儿们抢工分,提前退休回归家庭了。 但这一次可不一样,这次可是公社的项目, 正正经经的合作社,要是丈母娘参与进去了,公社绝对不会亏待她,说不定还得再让她带几批学员出来。 包圆了纺织女工的培训,公社也不能不付出什么代价,工分自然不必说,说不定还能帮她和制衣厂联系上…… 要是和制衣厂搭上线……以后会有什么机遇和造化,林建国也拿不准,但总归是好事一件。 林建国自己是很佩服丈母娘那一身本事的,这样的人才,不该在乡里埋没了,要是制衣厂有那个心思,说不定她还能有大造化,吃上商品粮也不是不可能…… 林建国一边和李主任聊天,心里一边异想天开起来。 边聊天边走路就察觉不到时间的流动和体力的流失了……很快,林建国和刘安民就带着李主任敲开了秋家的大门。 秋老太正捧着一个菜篮子在院子里择菜呢!听见了林建国的声音,这才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开了院门。 “建国咋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给你们俩煮点儿好吃的啊……哎呦!咋请来这么多人啊?” 林建国扶了秋老太一把,侧了侧身,亮出身后的李主任,等两人互相打量了对方一遍,林建国才忙着给对方介绍。 “妈,这是公社的妇女主任,姓李,今天来是有件大事儿想要和妈商量商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