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92节 (第2/2页)
给它。”白七哼哼两声,“又不是我养的,我才不负责喂。”他一边说,一边转头看向长安,一低头就在长安脸颊上蹭了蹭:“只喂长安一个。” 顾长安垂下眼,舀了一勺子鱼片粥塞白七嘴里:“走陆路吧,也好沿途看一看。” 白七叼着勺子点点头。 画舫靠岸,化作马车。两人弃船登车,缓缓往南而且。 河南巡抚府衙落在了开封。 从聊城一路走官道到开封,大抵有个六百多里的路程。这一路慢悠悠地晃过去,见过管道两边梯田万亩,也遇到过一群一群的流民。 去岁的那场寒冬让许多流民都定了下山的决心。 太冷了。满山的雪能将人淹没、把人冰封。侥幸扛过了一年,也不敢再冒第二年的险。只想趁着气候正好,给自己找一个落脚的地儿。 看见高头大马驾着车来了,流民们就纷纷避让。 谁知那马车却停了下来。那木制的窗户打开,从里面探出一个面如冠玉的少年郎来。 那少年郎十□□的模样,应当还未及冠。一双眼里满是盈盈笑意,俊俏的脸蛋白净得跟在发光似得。一开口,连声音都是温润的:“劳驾诸位,我想打听打听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流民们露出警惕的眼神,他们打量了那小郎君好半天,才有一个老者开口道:“去开封。” “这才离开菏泽。去往开封还有数百里之遥,怎得会去开封?”那小郎君疑惑道。 流民们有些不耐烦,可这小郎君一看便是锦绣堆里长成的人物,他们又不敢得罪。流民们面面相觑半晌,还是那老者开口:“开封来了个好官,去那边更有活路。” 山也上得,水也淌得。为了求个活路,数百里之遥,又算得了什么? 那小郎君又追问:“是个很好的官吗?” “是哩。”老者慢吞吞地说,“肯为了咱老百姓去杭州府求那猫老爷开恩给粮给药的,能不是好官?” 听闻今春开封的春耕,许多人都种上了那个传说里香香甜甜的新粮。他们也想亲手种一种,亲口吃吃看。 等他们在开封府扎根了,会有机会的吧? 那小郎君没在继续追问,只是笑道:“多谢老丈替我解惑。这些东西就当谢礼吧。” 他话音一落,两匹高头大马拉着的马车,竟直接消失在了原地。只余下了一个大布袋子,里面装着不知道什么东西。 流民们吓了一跳! 那鼓鼓囊囊的大布袋就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这、这咋办呢……” 流民们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们凝视着那袋子,看得眼睛都疼了,也没发现那大布袋子有什么异常。 老者咳了两声:“来两个老骨头一起去瞧一瞧。” 他话音一落,就有两个老人互相搀扶着走到了他身边:“其他人都退后,确认了安全再来。” 他们三个小心翼翼地走到布袋边上,用手上的竹棍去戳了戳。 那布袋毫无反应。 “硬的咧。”一个老人说,“不像活的。” 手中竹棍又更用力的戳了戳:“像是……圆石头?” “那么个郎君,怎么会留下一袋子石头?” 老者不相信,他执着竹棍去撩布袋的开口,恰好另一个老者又在旁边戳袋子,这用力一戳,就有一个滚圆的棕褐色果子从那布袋里滚了出来。 “这啥子?” “不是石头?” 见老者们平安无事,其他流民也缓缓围了上来:“叔啊,这都是啥啊?” “叔也没见过啊。”老者说,“那娃子说是谢礼,总归不是坏东西。” “那……拖着走?”一个汉子问,“这袋子也太大了。我们恐怕也拖不走啊。” 就在这时,流民群里一个婶子看了半天,突然说:“这是不是那个,那个红薯啊?” “婶子你可别瞎说!” “谁能一出手就是这么多红薯哇!” “俺没瞎说!”那婶子急道,“那话本子里说红薯外如土色,洗净呈棕红,形如拳头或是纺锤,大如臂膀。不就是这个模样!” 她这话一出,流民们又不肯定了。 若真的是红薯,他们这般丢了,与丢命有什么区别?! 大家左看看右望望,又不约而同的看向了老者。 那老者面色几变,最终还是弯腰捡起了地上的大果。 那大果子遍布土块,只觉入手沉重冷硬。老人用手掌捏了捏,也捏不太动。他想了想就干脆从怀里摸出一把防身的小刀,将那玩意切开一小片。 切口一出,润红的果rou就露了出来。老者缓缓舔了舔切片。 “咋滴了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