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73节 (第1/2页)
“我先前去寻了卫所的千户,让他们帮忙做做春耕的事。”况钟笑道,“却没想卫所的兵士没来,您却来了。再几日等情况控制下来,城外的百姓倒也能开始春耕了。” 每年的春耕虽急,但到底能抓个尾巴。比彻底错过好上许多。 “只是今年得冒个险。我准备在全府推广红薯了。不知猫老爷意下如何?” “到也不能全中红薯。红薯虽好,但吃多了积食反酸。还是得种些粮种。”顾长安说道。 “那是定然的。”况钟叹息道,“只愿这疫病过了,再无灾祸。百姓们折腾不起了。” 是真的折腾不起了。 去岁那场大雪恰逢秋收时节,一场接一场的雪下来,许多粮食都烂在了地里。 好不容易等到云散雪消,又在春耕时节闹了时疫。 北方的冰雪刚融半个月,朝廷的支援也需要时间。再起波澜,苏州府的百姓就要走到绝处了。 “无事的。此时起疫,也与去岁亏了身体,今春又太劳累有关。你送了粮,这些时日再让百姓们多注意一点就好了。”顾长安安慰道。 正说着话,运粮队渐渐停了下来。 衙役走去敲了敲门:“家中可有人?送粮的来了!” 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来了。” 木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里面的老太太探了个头出来:“谢谢军爷。” 她头上系着黑色的头带,动作有些颤颤巍巍地伸手。 “哎,老太太,我还是给你搬家去吧。”那衙役连忙说。 “哎,好的。谢谢军爷。”她慢慢让开门,让衙役驮着东西进去。 “王老太,您这些时日可还好?”况钟走上前,朗声问道。 老太太眯了眯眼,直到走进了她才瞧见眼前人是谁,她快走两步抓住况钟的手:“况知府,况知府!多谢您啊,我老太太哪里都好,都要多谢您啊!” “你要是有不舒服的,就让你孙儿去找隔壁的送你去那前面的庄子。”况钟大声和她说,“那庄子里这些时日都有大夫也有药,不收费的,不舒服就要去!” “好,好。”王老太连声说,“您进屋坐,进屋坐。” 那屋子不大,像一间厢房。总共也只有一个拉通的大房间并一个极小的耳房。 进了门里就是厅堂,左边用布隔开的是老太太的屋子,右边则应当是她孩儿的。有个极瘦小的小孩在那右边的屋子里探头探脑。 见到况钟,他眼睛一亮,脆生生地喊了声:“况知府好。” 况钟将他招来手边,递给他一个薄皮馅儿饼:“你和奶奶最近好吗?” 小孩子点点头:“还好的,就是容易饿。” “但我也长大了。”那小孩子继续说,“等这病过去了,我就去城中给人跑跑腿,也能养活奶奶了。” “奶奶不要你养活。”王老太气道,“奶奶还走得动,还能养你!” “王老太别气,还在也是一番孝心。”况钟连忙道,“若是去药堂给人做药童,也是不错的。能识字念书,便是日后不想行医,也是个好前程。” 他这般说,王老太就笑着点头:“是咧是咧。伢子,你要记得况知府,要多谢谢况知府。奶奶还能活着,都多亏了况知府。” “为官一方,这都是我该做的。”况钟笑道。 见衙役们将这次的炭火与粮食都在耳房堆好了,况钟就站起身道:“王老太,我们先走啦。” 王老太连忙要送。 她人早就被生活压得佝偻。走起路来脚下也不够稳当。但她依然执意要送况钟出门。 小美短藏在白七的袖中,看着眼前这一切。 它轻轻喵了一声。 有一粒小小的金光从袖口飞出,落在王老太的额心。 王老太浑身一震,她脚步止了,况钟趁机快步出了门。 大门关上,王老太站在不远处,只觉得屋子里暖和了许多。 她几步走到门口,拉开门,也只能见到况钟一行人远去的模糊身影。 “况知府是个好人啊。伢子,今晚可以吃个饱饭啦。” 第161章 【二更】我只是他一个人的小猫罢了。 离了王老太家中, 况钟脸上的笑就收了起来。 他叹息了一声:“这王老太命不太好。她家是流民。早前的时候逃难过来的。” 逃难嘛,日子总归是不好过的。小儿子一家失散了,媳妇儿半路没挺过去, 人也没了。老大带着寡母与幼子, 好不容易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