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131节 (第2/3页)
薯装盒,就与白七一同带着两人往涌金门外的红薯田去了。 红薯种植很需要阳光,日照越是充足,红薯就越是香甜。因此几人到时,那两亩红薯地正被夏日的太阳直直的照射着。 那般浓烈的阳光,没见苗种打蔫儿,翻到郁郁葱葱的连做一片。 于谦一见,便心中叫好,连忙几步上前蹲在苗边,小心观察着根系的情况。 有人远远瞧见,当即冲他大喊:“做啥哩做啥哩!不许挖我的苗啊!” “周二郎!”马仪连忙高声道,“是我们,带巡抚老爷来看看苗。” 马仪话音一落,那舟贩就摘了头上兜里,笑得牙不见眼:“猫老爷!您又来看苗种啦?” “是。”顾长安笑着道,“于巡抚想求一些苗去山西种,我们带他来看看。” 舟贩闻言就笑:“山西?好的咧,这苗耐晒,去山西定然能活。” 于谦喜得猛站起身:“当真?” “真的。”舟贩说,“这片地我每日浇水两次,再十步之外那块地,我每日只浇水一次。都用本子记着哩。这苗不需要太多水都能活,去山西也一定能活!” 第120章 【一更】小老虎被关禁闭了。 有育种记录! “我能看看吗?”于谦激动地道。 “可以的呀。”舟贩道, “记下来就是给人看的哩。” 他一边说一边在衣服上擦手,直将手擦干净了,才小心翼翼从怀中摸出个本子来:“我不咋认字, 就画的水。知府老爷那儿有专人记录, 您要看还得看那边的。” 他把本子递给于谦,又说:“猫老爷说这粮食耐旱, 又是用来摸索试种的, 我就将田分了好几块,试着浇水。有块地除了定根浇水,至今都没浇过,那苗长得也怪好哩!” 舟贩这么一说,于谦更是大喜:“那没有浇过水的地在何处?” “我们这气候好,土地湿润。您要是在山西种, 还是得看土的情况哩。”舟贩引他过去, 嘴里不住地道, “这粮食怎么着还是离不开水。山西种地,还是得浇点水。” 他们一边说着, 一边就往另一亩地去了。 顾长安没有跟上。种地这些事他是全然不懂的, 舟贩既与于谦说得热闹, 那就让他二人好生的聊。 “马知府,这个您拿着。”顾长安将那红薯盒子递给马仪,“等于巡抚聊完了, 你们一同吃吃。我就与白七爷往垂金村去了。” 那垂金村就在涌金门外的西湖上,村中多柳, 便从“涌金门外柳垂金, 三日不来绿成荫”中得名垂金村。 从涌金门码头坐船, 小半刻的功夫, 就能到西湖东侧的小码头。上了小码头再顺着湖边垂柳道行上一炷香,就能到达垂金村。 就因它距离杭州府不远,是以马仪才会选这处作为顾长安那“识字扫盲班”的试点村。 那几位书院院长回去之后,不管心中作何想,却到底还是诚实的转达了顾长安的意思,且着重强调了不得驱赶女学子。 此条件一出,不少学子就有些踟蹰。他们清清白白圣光普照的读书人,怎么能与女子同窗呢! 便是一个月一两银也不能啊! 这可是让他们玷污圣贤书的事情! 至少得一周一两银! 各书院院长自己都是从童生一步步念上来的,有些学子是什么德行,他们心中无比清楚。 那改名叫梁祝书院的院长闻言就笑说:“易安居士的词背得,曹大家的史看得。教女学生反而教不得了。” 那三更书院的院长就拿眼觑他:“要是猫老爷肯给我一袋子糖,便是让我在书院里开个女学子班,我也是使得的。” “你这老货,自个儿与猫老爷说去,别惦记我的糖。”梁祝书院的院长笑道,“我选了个好学生去涌金门开班授课。今日第一遭,也不知情况如何。” 在顾长安看来,这情况应当还算是不错。 这垂金村亦是流民村,只是来得早,大抵有五六十年了。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