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在明朝开猫咖 第92节 (第1/2页)
海上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连祈福都未做完,便急匆匆的出海,王太监心里总是不安心的。 “放宽心。”郑和道,“只是去吕宋弄点粮种,距离这般近,出不了事。” 况且他也不是仓促做的决定。 出航已经这么多次,初春的大海会有些什么变化,他心中有数。更别说在出航之前,他几乎已经观察了一个月的天气。再用风暴瓶观测,这几日也都会是晴朗的好日子。 更别说现下正是耕种的日子,现在赶过去,或许还能不费力气的得到大量的粮种。 是的,虽然吕宋盛产黄金,但这一次仓促出行,郑和是冲着吕宋的粮种去的。 会起这个心思,还是月前过年的时候。 与他们一同来福建的,有一个北镇抚司的总旗,名叫孙正浩的。先前北镇抚司查杭州府猫妖一事,便有他的参与。 过年总是大事,一年到头紧绷的神经总能在大年夜放松一二。孙正浩喝了些酒,话就多了些。 听郑和他们聊到粮种,孙正浩就说起他在猫咖里的见闻。 他说他们在猫咖吃过一种像星星一样脆脆的食物,一口下去又甜又香,根本不像是人间的粮食。 他吃过一次,就总是记挂着。在锦衣卫回京辞行那天,他终于问了那猫咖小郎君,那星星是如何做出来的? 那顾小郎君告诉他:“只是把某个食物切成了星星的模样。” 他记得太清楚了。那个食物灰扑扑的,是犹如拳头大小的不规则球型,看着着实很不好看。 他心中格外失落,又实在不相信这种不起眼的东西能做成一颗颗的星星,那顾小郎君就笑道:“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你焉知我们生存的大地,不是另一颗星星?它虽长得不好看,但在别的国度,也是养活了许多百姓的主粮呢。” 他醉醺醺的讲这故事,郑和却听到了心里去。 灰扑扑的、地里挖出来的犹如拳头一般的粮食,可不就是吕宋的主粮? 吕宋人多食那果餐,蒸煮烤制皆美,食之甘甜可口。他十几年前去吕宋之时也曾尝过,那一次带回了珠宝奇珍,却并未想过将粮种也带回来。 郑和思虑许久,才定下了这次的出航计划。 左右那吕宋距离福建也近,民间也有架着小船往来的商户,开着宝船过去,并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以瓷器丝绸交换了粮种再回去等风,也来得及。 海面上海风徐徐,郑和看了一眼主舵旁边的风暴瓶,再次用望远镜确定了航向,才拍着王太监的肩膀,让人跟他进了船舱。 船舱里弥漫着饭香。他们这次航行日短,是以舱内储备的粮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服用。随船的厨子在白馍馍里夹了剁碎的rou,又淋上rou汤,吃起来格外爽口。 “这厨子听闻是西安府出身的。”王太监笑道,“擅做面食。” “闻起来就很香。”郑和道。 王太监便给他端了一碗:“守备快尝尝。若是合口,下次远航也能带上他。” 郑和大口吃了饼,突然道:“这味道确实不错。若是回程路上有闲暇去杭州府,倒是可以让那小郎君也尝尝看。” “是极。顾郎君看起来便是个爱吃的,”王太监笑道,“我们出来了这般久了,也不知他在家里如何。” “他的话……”郑和想到自己送去御前的望远镜,眼里不由得蔓上了笑意,“定是用不着我们担心的。” 顾郎君在家里,确实是用不着旁人担忧。 ……除了大黑猫依然被关在碧玉湖下,他的日子几乎没什么波折。 若是客人们能够不要在他的猫咖里吵架,那就最好不过了。 顾长安叹了口气,他端起奶茶,一杯一杯重重地放在了客人们桌前,冷静又无奈地说:“要吵出去吵。” 作者有话说: 一个过渡i g。 感冒啦,吃了药好困。 二更应该还是六点。要是六点没发那就是九点quq 第83章 【二更】 客人们是跟着张文弼来的。 除了张文弼自己,另两位都是须发花白的老先生了,另有马仪在一旁作陪。随从们都等在了店外,并未进来。 其中一位老先生落了座,他一双鹰眼审视着猫咖,含糊的咕哝了一句。 说的什么顾长安并没有听清。另一位老先生却说:“你别着急。” 说着别着急,结果只是顾长安煮几杯奶茶的功夫,外面几位客人就吵了起来。 原本声音还比较小,站在厨房里只能隐隐约约的听不真切。可等张文弼也加入进去,那争吵声直接从蚊虫嗡鸣变作了蛙鸣蝉噪。 直吼得快把屋顶都掀开了去。 可他吼那么大声,顾长安还是没听懂。 这几位说到急处,就从官话变作了土话,急急切切地吵着。 顾长安叹了口气,看着被赶之后安静下来的几位客人,无奈地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