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42节 (第3/4页)
一会儿整个手臂就麻了,反作用力太强了。 白雀拿着射了几箭也感觉这东西不适合时知用,以他的臂力都感觉虎口震得发麻,“女郎还是让属下等人实验吧,这东西容易伤了您。” 时知也明白她的确不适合用这个:“这弩的准头不够,还要再改进。” 杀伤力是提高了,远处的靶子都穿透了,但以她的箭术都没全入靶心,想来还是要再改动。 白雀等人想说这已经很好了,他们以前用过的弩无论杀伤力还是准头都没这个好用,但他们女郎向来做什么事都是高要求的,所以最终都只是安静的继续陪着时知做测试。 时知在做测试时白雀等人建议,改良的□□在把弓身材质换成软弓更适合骑兵用,时知听了建议立马改了,她这两种□□可以让骑兵和步兵打配合。 以后天下如果真乱了,他们最适合做的就是防守,清河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包括时知在内的所有崔氏子弟没有什么擅长领兵打仗的人,哪怕崔玉烟也只有将才而做不了什么统帅,要把武力交给擅长领兵的外人那还不如自杀来的迅速,时知这会儿只好努力给她的人加强装备和现在着手培养能带兵的人。 以时知的计划,崔氏要想在乱世求存,那就必须有武力,现阶段这武力她得在控制住的范围,规模太大她又没有太突出的军事才能,养那么多人只怕会出乱子,规模太小又无法自保,所以一切都得精准计算。 虽然时知不想承认,但这个时代女人做事太难了,所以她不可能像原著男主家那样在天下大乱时立刻就光明正大广招人才,那些追求建功立业的野心家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一个女人能成功。 甚至她的女儿身在很多人眼里会是“机遇”,刘邦韩信那样的关系放在她身上,分分钟就是她给大良版“韩信”做嫁衣,而且所有人都会觉得“理所应当”,看到惠嘉长公主的经历时知就很清醒了。 甚至时知都能预测,若是她没有个正当理由就去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那些诸侯势力立马就能给她扣上一堆“祸国殃民”的帽子,哪怕是贩夫走卒都会有资格跟着唾弃她“不守本分”。 所以时知很早前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她不会去在乱世刚起时就迫不及待扯出旗号争什么“大义”和“民心”。 这个世道压根就是不公平的,女人做事要比男人艰难无数倍,她比别人需要的时间更久做的事需要更多,那样才有可能去争夺主动权,不把人心里那些固执的偏见拔了到头来都是无用功! 首先她要做的是在部分区域拿到话语权和控制权,以她的能力大规模开疆拓不能马上实现,但守住部分地区然后再徐徐图之却可以做到。 她要用守住的地方为基点,润物细无声,让所有人渐渐接受女人也可以做大事成大业,进而去实现她真正想要做的事。 这个过程她要剔除很多东西,也要警惕很多人和事,同时还要权衡好崔氏内部和外部的人和事,这将会是个大工程,其难度甚至比开疆拓土也不差什么。 崔教授说她给自己选了条无比辛苦的路,但时知很愿意去努力实现,她或许做不到改天换地,可她愿意给这个时代留下些不一样的东西。 第67章 二更 在时知进行武力装备升级时,崔教授今年终于把棉花推广出清河了,崔氏名下的土地今年清河还有几个地方都种上了崔教授培育的棉花种子。 有些农人想要跟着学崔氏也不反对,但想要获得崔氏棉花种子就得立下契书,产出的棉花要出售只能卖给崔氏,这一点崔教授还是有信心的,在桐州地界上还没人敢截崔氏的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崔氏的大部分田地和劳动力都要用来产粮食,棉花没办法靠自己大规模种植,这几年家主府养的人越来越多,需要的棉花也就越多,时知还想趁这几年安逸囤积一部分,那需求量就更大了。 清河这边儿已经开始把棉花纺织安排上了,种植棉花的人户可以学习纺线织布,也是要立下契书给崔氏收购的。 棉布结实耐用,还比麻布更省事儿,清河这边儿种麻养蚕的都少了许多,部分人家麻田和桑田都改成了棉花地,收入都差不多,种棉花织布比种麻养蚕纺织要更省事儿,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