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卫家女 第21节 (第3/3页)
无恐,趁机从世家刮了地皮,五万贯一标,二十标封顶,真说起来,还算是留了几分余地。待东都事了,她带着银子回了北疆,既得了圣心又得了实惠,至于圣人与诸世家何等模样,又与她有何关系?哈,好一个刮底搜银的女国公啊。” 想通了种种环节,陈伯横又唠叨了几句家中琐事,骂完了只知风雅的二弟,只知财物的三弟,和一众啥也不知的儿子,再骂一骂那话多到没完还恰好被定远公救了的伍显文,最后抱怨了黄河水枯连鱼都不好吃了,才站起身,整了整衣袍。 待他开门出去,立时有人迎了上来。 “相公,齐州吕氏与各家联络,想联名上书请圣人否了定远公的‘标信法’。” 陈伯横缓缓摇头,转身指了指净室中的茶碗,便往书房走去。 那名仆从立刻对身后等着传信之人道:“相爷说陈家不参与此事,吕少卿此时再想反复,已然晚了。” 离开净室,陈伯横便又是肃正端方的陈家大老爷,朝堂上的“闭口相公”。 不出他所料,第二日,那长了半截龙脑袋的圣人就准了定远公所奏。 吕氏等家还想挣扎,可逐利之心既在,人心自然不齐,也无人有那胆子当殿说一句“定远公不该据有丰州”,也许,是有人想说的,可定远公正站在殿中,长刀在腰,也就无人敢说了。 是的,搞风搞雨搞完寒门搞世家的定远公又上朝了。 之前她从世家要了钱,今天,她要的是人。 户部松了一口气。 世家朝臣松了一口气。 吏部尚书齐行谨便连忙出列道: “国公大人,依前朝例,督府应有长史、译长、监、吏,朝中可配长史二人,监四人,吏八人,至于译长,也可从鸿胪寺抽调一通晓乌护语之人,合十又五人。” 穿着一身紫袍的女子看向文臣之列,道:“十五人就能建起丰州督府?尚书大人你是把我当撒豆成兵的神仙不成?” 说完,她看向了珠帘: “皇后娘娘,既然要建边市,自然少不了账簿文书之事,微臣想从京中调用一批文官书吏去往丰州,还请娘娘恩准。” 吏部尚书也向珠帘处行了一礼: “皇后娘娘,东都事务繁重,实在抽调不出文官书吏,不如请定远公在丰州……” 定远公冷笑一声:“你在跟我说什么笑话?北疆那地方跑马十里连个活人都见不到,我从哪里找文官书吏?” “国公大人,非是下官推诿,自先帝简政之后,朝中一职一缺,绝无冗官,文官书吏每日也忙乱不堪,若要从中抽调,则六部难以维系,还请国公体谅。去岁至今,吏部所收索要吏员的文书已堆满案牍,国公大人若是不信,只管与下官去吏部看看,但有虚言,下官挂印而走,绝无二言。” 齐行谨出身寒门,从县官一路做到吏部尚书,为人一向低调勤谨,在寒门中虽然声望远不如姜清玄,可说起朝中人员调派之事,他便是长了舌头的算盘,卫蔷前一日压得满堂无声,此时却被这老头子给纠缠得几乎要拔刀。 “若是无人,我如何建边市?” “六部吏员无人可用,国公大人不妨去太原、定州等地招募书吏。” “太原?定州?就算招来一群能书会写之人,却全然不通事务,丰州督府又该如何?” “国公大人,丰州督府有八名吏员可用,自然可以教之。” “教多久?半年?一年?齐尚书久在朝堂,见多了饱学之士,怕是忘了世间读书识字之人少之又少,不如您嘴皮轻碰,文书吏员说招就招。” 总之,一个坚决要人,一个坚称无人可给。 满朝文武没人说话,他们乐得看威名赫赫的定远公跟人打嘴皮官司。 被她如此纠缠,齐行谨也觉得为难,只说:“国公大人,三省六部,六监一台三院,连同八寺,满东都您能找出一有职无缺之人,只管带走。” 没想到定远公眉头轻挑,竟然笑了:“此话当真?” 齐行谨心下警惕,可他转念一想,也确实无人可给,便咬牙道:“此话当真,定远公大可以去找。” 卫蔷转身看向满朝文武。 “我记得在朝诸位都有恩荫之额,七品以上,家中皆有一子可九品蒙恩入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