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之陪伴 第27节 (第2/3页)
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气神。 祝连国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很满意,看看钟表上的时间,他又去自家田里和温室看了一圈,几个老乡在郝三叔的带领下,把田里的活照顾的井井有条。 当初找郝三叔,一是为了镇场子,二也是为了照顾一下这位值得敬佩的老人,哪里想到竟捡了个宝呢! 祝连国拿着筐去园子里摘了些菜,然后就骑着自行车往城里赶。 迎着暖阳,他边骑车边合计着晚上做点啥好。他姑娘那个小馋猫,今天虽然没点餐,可早晨只吃了半碗饭,明显食欲不振。他这当爸的得给闺女做点新花样。小儿子已经能吃辅食了,不过人小,胃口也小,炖个蛋就行。 一辆车从前面开过,扬起的灰尘糊了他一脸,祝连国决定了,下一步他们家要买辆车。四轮车以后主要就农用了,可以考虑再买辆面包车,干啥都方便,还能运货。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半夜听我有一间恐怖屋,佩服作者的脑洞。 第44章 前奏 转天一大早,郝村长和祝连国就蹬上了自行车往乡政府赶。 乡长姓郑,五十来岁,长着一张国字脸,威严中透着几分和善。 祝连国和村干部过来开会时见到过几次,算是混了个脸熟,只是没有说过话。 他们来的正是时候,再等一个月,到了农忙期,估计人影他们都见不着。 听到两人寒暄,祝连国才知道原来他们村长竟然和乡长是老同学。 不说还真看不出来,主要是他们村长看着比人家老了十岁不止。 寒暄过后,几人才步入正题。 “东林,我这回来是想跟你咨询点事儿,我们村的情况你也知道,土地不少,可是地方偏僻,人少,还穷,这两年还流失了一部分人口,村子就更发展不起来了!” 说到这个话题,郑乡长也是面露愁容,他们也动员过很多次,可是郝家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还真是不尴不尬的。 要是再偏远一点,村民一般就不会有往外走的心思。要是再近一点,比方说高家村那样的,也会有外来户在这定居。 可他们郝家村却是往里迁的少,往外走的多。尤其是年轻姑娘,大多会选择外嫁,而本地的青年,又有不少找不着老婆的。再这样发展下去,村里剩下的恐怕都是老弱病残了。 郑东林本以为他想要乡里想些措施解决他们人口外流的问题,或者是把人口过剩的村子的人口迁到他们村。 可这好地界儿人人都愿意去,又穷又偏的地方,谁又喜欢去吃苦呢? 正发愁到时候如何答复对方,只听郝村长又说道:“我为这事也是愁得睡不着觉,正好小祝脑子活,给我提供了一点新思路,若是能办成了,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危机,还能带动整个村子的发展。” 要说郝村长不愧是曾经当过校长的人,非常讲究谈话技巧,没有一上来就说自己的目的,果然有之前的事情铺垫,郑乡长面色都rou眼可见的和缓了些。 郑乡长也就是心态好,他的位置其实早就应该挪一挪了,只是因为乡长的活不好干,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官,竟是没人想要接手。 主要是下面的村长都是村子里推举出来的,有些人在村里还能端着点,一到他这儿,就完全是一副老赖行为,尤其是金茂村的那个黄老头,为了给村里的老人要补贴粮,都能在他办公室打滚。 相比来说,他的老同学还真的是最省事儿的了。 郝村长看着他专注的目光,心下也稍稍安稳了些,深吸一口气,这才说道:“我们村的稻米不错,现在我们想把它打造成一个品牌,只是不知道涉及哪些部门,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郑乡长听到这话,稍稍调整了自己的坐姿,手肘抵在桌案上问道:“具体说说你们的想法。” 郝村长轻咳一声,指了指祝连国说:“还是让小祝来给你说说吧!” 祝连国知道这关系到郝家村的未来,也不含糊,“乡长,我和郝村长、王书记三人商量着以村委会的名义牵头,号召村民参与统一水稻品种种植,再以整个郝家村的名义注册个商标,只要稻米质量过关,包装后投入市场,肯定有不少人买。 最开始可能产量会跟不上,但只要看到实际收益,以后肯定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目的是最后带动全村的村民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把整个郝家村打造成一个品牌。 当然,最开始投入市场的时候,肯定还需要政府的扶植,比如在本市的报纸、广播、电视台上打个广告宣传宣传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