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和她们的朋友_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第5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第55节 (第3/3页)

活动,但美貌是震旦有名的,总有些男孩子刻意想跟她偶遇,都不一定能逮到机会。

    今天是现成的,当然要来。

    整个大礼堂在开场前就挤得满满当当,人头攒动。

    赵秀云夫妻俩都没捞到位置,就站在舞台旁边看。

    她自己当年也是震旦毕业,在这儿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活动,头回看两个孩子在同一个舞台上,多多少少有些感慨。

    方海则是感动,谁叫孩子在演讲里,郑重地感激父母对自己“叛道离经”的支持,直言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

    可见的,明天又是他跟同事炫耀的“资本”。

    赵秀云不用想也知道,抱臂看着。

    稿子她事先都听过,没什么大问题,发挥也很好,恰恰是那些不固定的东西,才是讲座的变数。

    比如说现场提问。

    照理在最后,都会给来参加的观众留出时间,台上几个人站成一排,实在是俊男靓女,赏心悦目。

    苗苗拿着话筒站在一侧,等着谁想回答就递给谁。

    第一个问题也很尖锐,说:“分配制度,讲究的是为集体做贡献,但我听着,怎么觉得你们都在说个人利益?”

    个人和集体,往前二十年,几乎是没人敢提的。

    但新时代,有新风向。

    禾儿接过话筒说:“我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是可以并存的,以禾苗教育为例,去年一共提供一百一十七个工作岗位,纳税……”

    出于种种原因,大家会把个体和资本家画等号,从而联想到周扒皮,加上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思想,总觉得做个体的都只谈钱。

    禾儿承认自己是喜欢钱,但部队家属院出身的孩子,总是比别人更把国放前面,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有所帮助。

    别的不提,就说每个月的收入,她都会捐出一部分,给同学杜鹃的养猪场,贫困户们通过申请,每家可以免费拥有两只小猪崽和一年的饲料。

    这就是改善生活的第一步,之后就要看各家的努力。

    如果单用成果来表达贡献,她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很有力。

    这就是第一个问题,接下来一个比一个更尖锐,力度都比得上是一场辩论,你方唱罢我登场。

    禾儿他们都是对答如流,可见的有理有据。

    赵秀云看着都为孩子们自豪,说:“发挥不错,应该能对观众有所触动。”

    人的态度,本身就是对自己观点的最有力支持,如果自己都不能掷地有声,更不可能说服别人。

    夫妻俩一直看到散场,挤在人堆里往外走的时候,方海眼见,看到熟悉的身影,跟媳妇说:“周杨在那。”

    不过开场前在后台怎么没看到?

    忙嘛,兴许只看半场,只是居然没来跟长辈打招呼,有些奇怪。

    不过赵秀云不是挑这个理的人,不甚在意道:“估计有事,别叫他了。”

    要是叫住,人家得停下来寒暄,又得张罗着送他们回家,礼数总是周到。

    年轻人,总是比大人们都要忙,毕竟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孩子的每一次优秀表现,总是叫父母欣慰又惆怅。

    好像只有这种时候,才格外觉得自己在老去。

    方海忍不住叹气说:“一个个的,都不着家。“

    他是年纪越大,越重视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可惜不能事事如愿。

    赵秀云何尝不是百感交集,说:“没事,我着家就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