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8页 (第2/2页)
大事,原来崔家偷天换日,把进贡人参的商户改成了别人,造成了当地一户人家七十六口人命的惨案。 上官明楼叹气,交代户部:“去查一查,可还有活口?” 数日后,刑部和户部一起回复:“没有活口。” 上官明楼摇头叹气。 申国公眼见着树倒猢狲散,不是没想过力挽狂澜,他是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只是贪渎了一点银子,怎么就发展成灭门惨案了?关键是灭门案虽无活口,却证据确凿,被抓的门生里有人认了一路给青州施压,以钱易官,官官相护,导致七十六口人命丧黄泉的事。 宝琛也站出来,做了当年案件的证人,证实人参的供应商的确是崔氏,并非岳氏。青州岳家七十几口人死的冤枉。 “这下完了!”崔承迅肥胖的身子跌坐在圈椅里:“扯进太皇太后的案子里,那是掉脑袋的事。” 一时间,民意沸腾,老百姓口耳相传,都指责崔家草菅人命。市井小生意人不免生出感慨:“那个遭殃的岳家还算是有钱有名望的大家族,尚且说斩头立刻就被斩头,你说咱们平头百姓,要是有个什么事,找谁喊冤去?咱们能相信衙门吗?官老爷能帮我们升斗小民做主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心不稳即是国本不稳。 为了安抚民意,红衣以贵妃之姿亲自去了一趟青州。 沿途老百姓夹道欢迎。虽说皇帝出巡架势非常大,然而没有一桩事是为了区区几条人命。再者,宸贵妃盛宠,皇帝又日理万机,在宫里离不得,那么贵妃替她跑一趟,似乎也合情合理,就是红衣知道,每日的奏折堆积如山,怕耽误事,得以最快的速度来回,而且有时候还是会被百姓拦住去路,大多都是告状的,从修建堤坝等大事,到姑侄财产纠纷,性命官司,五花八门。红衣看完一一批注,交给各部各司,或者点名哪个府衙经办,不得有误。 桩桩件件,井井有条,朝廷里原本还有一些对她不满的声音,渐渐低下去。 待到了青州,红衣大张旗鼓的请了喇嘛,和尚,道士,尼姑,能请的都请来,替岳家超度。 府衙起先还为贵妃的下榻为难,后来听说贵妃就想住在岳家原来的老宅,不免有些诧异。 府衙特地遣人确认,璎珞道:“娘娘说,为祭天上英魂,她也是该住在那里的。” 王文藻霸占的庆愉园牌子被摘了,红衣出宫前,从宫里拓了容均的手书,选了‘济世为民’四个字,制作了牌匾,选了良辰吉日,挂到了岳家老宅的顶上。 因为不能让百姓看见她,却又要亲眼见证这一幕,她遂着便服混在人堆里,看牌匾一点点被拉上去,挂好,摆正。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