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开局一个路边摊[美食] 第191节 (第2/2页)
,就是忙。” 前一段时间王兰和周长生就知道了周粥谈恋爱了,恋爱对象是裴慎。周长生倒是挺喜欢裴慎,王兰却对裴慎的工作颇有微词。 刑警,保护公民维护治安,是荣耀的职业,却又是忙碌危险的职业。忙碌到很多时候无法陪伴亲友,危险到很多时候都无法保证自身安危。 王兰是不大喜欢裴慎的工作的,但是,女儿喜欢,她也不好再说什么。 想着裴慎国庆不放假,也见不到面,周粥沉吟着,“我们国庆回老家吧,乡下空气好。” “行,回老家吧。” 金秋十月,田间丰收忙。 周粥开着车,车子在乡下公路上穿行时,两边略过的黄金稻谷将一阵阵稻谷香味传到鼻尖。 周粥停下车,望着农民们收割着稻谷。 阳光热烈,农民们大汗淋漓,佝着身体一簇簇地收割着稻谷。 看了会儿,周粥继续开车。 老家已经很久没住过,但收拾收拾很快就能住人了。收拾打扫时,周粥听到大门前有嘈杂声,出去一瞧,原来门前来了一些村民。 “老周,你们家可算是发达了,开的那个什么饭店,全世界都出名了,真是厉害啊!” “你闺女还是咱们西城的那个什么旅游形象大使呢!你闺女真是出息了啊。” “打小我就知道粥粥长大后能有大出息,她小时候就聪明,成绩经常考第一。” 前来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周粥老家叫临水村,是西城一个不太富裕的村子,来了周粥这样一个全国有名的人,一个个村民都来看稀奇。 村长还来了,看到周粥后,一个劲儿地夸,“小姑娘,真不错。” 周长生留了村长吃饭,村长没有推辞,他笑呵呵的,“那我就不客气了啊。” 等吃到周粥做的饭菜后,村长下巴颤抖,总算明白了周记为什么能名扬世界。 他活了大半辈子,头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只感觉自己前头那几十年白活了,今天才算是真正的吃到了好吃的东西。 “你家闺女手艺真是厉害啊。”村长竖起大拇指。 “您要是喜欢吃就多吃点。”周长生给他夹菜。 周粥吃着饭,忽而接到一个电话。 挂断电话后,周长生问:“粥粥,啥事儿?” “西城文旅局的,想邀请我担任西城非遗推广大使。” 闻言周长生和王兰高兴道:“非遗推广大使?就是那个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 “嗯。” “你答应没?” “当然。” 西城文旅局希望她能担任西城非遗推广大使。周粥当然不会拒绝。她很荣幸能够担任西城非遗推广大使。 第150章 玉米糊糊、重阳糕…… 村长道:“咱们西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使?” 周粥点头, “是的。” “小姑娘,真是出息啊。” 周粥算是临水村这么多年以来第一个这么出息的人了。村长看着她,眼里的赞赏越发深。 酒足饭饱, 村长摸着肚子, 还没吃过瘾,但是肚子再也撑不下了, 只得惋惜地离开了周家。 晚上,周粥躺在床上, 凝视着斑驳的墙壁。乡下的夜晚很安静,没有城市里的喧嚣,周粥很快入睡。 带着秋日干爽的秋风吹进了窗帘缝隙里,周粥醒来。东方既白,天亮了。 她洗漱过后, 走出门。小黄也着她出了门。它在她脚边转悠着,她走哪儿它就去哪儿。 天空瓦蓝澄澈, 鸟儿叽叽喳喳地在天空中盘旋, 玉米和水稻随着风微微晃动, 阵阵香气融进空气里,随风送到了周粥鼻尖。 周粥吸了口新鲜空气,伸伸懒腰。早上空气凉爽,已经有村民赶早来收割稻谷掰玉米了。 周粥走近,观察着长得新鲜的玉米, 说:“老伯, 玉米不错啊。” 带着草帽的老伯认出她来,“周家小姑娘?”他竖起大拇指,“小姑娘,真有出息!” 周粥笑着摇摇头, 说:“您这玉米卖吗?我想买点吃。” 老伯道:“你要吃拿就是。”说着他从背篓里拿出玉米。 虽然老伯不要钱,但是周粥还是给了钱,背了些玉米回去。她回去时,注意到有大狗子从她身边经过,大狗子背上驮着玉米编成的“鞭炮”。小黄好奇地瞅了一瞅大狗子背上背着的玉米。 大狗子见周粥走近,大约是以为她要抢它身上的玉米,快速跑远了。周粥目送着大狗子跑远,失笑。 在乡下,有时候这些大狗子也是劳动力,帮着主人将收获的粮食驮回家去。 “妈,我买了些玉米回来,等会儿做玉米糊糊和玉米粑粑。”周粥回了家,把玉米放到桌上。 王兰拿起玉米,说:“哪家的?长得可真好。” “不认识。” 一家三口把用机器把新出来的玉米剥出来,随后把玉米粒泡一些时间。再把泡过的玉米磨成浆,放进开水里煮。 锅里新黄的玉米糊糊越发粘稠时,周粥把白糖撒进去,搅拌均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