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87节 (第2/2页)
就在最后面飞行。 “后方?” 黄明昆直接愣住了,他马上汇报说道,“王院士,刚才三号汇报说,中心区域后方出现地面塌陷……” “我已经看到了……” 此时,控制室里一片惊呼。 三架直升机都携带着摄像设备,摄像设备拍摄地面的精度比不上rou眼,但若是地面发生什么重大情况,还是能够清晰看到的。 此时此刻,就是重大情况。 引力场中心区域后方忽然出现了大片的地面塌陷,同样也是扇形的范围,扇形两边形成的夹角大概在10度到15度之间,也就是说,后续影响范围和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差不多,只是方向直接调转到了一百八十度。 这个场面实在太惊人了。 “怎么会变成后方呢?方向直接调转了180度?太神奇了吧。” “刚才的时候是正前方,扇形区域快形成一个半圆了,这里就能确定,扇形区域的范围和对称线圈的功率直接相关。” “所以说功率达到一定程度,影响方向就会直接调转过来……” “这样总结是有道理的。” “所以说……” 王浩非常认真的说道,“我们成功了!实验成功了!我们通过对称线圈控制了后续影响的方向。” “同时也利用对称线圈,大大增加了释放距离,以及大大增加了后续影响范围……” “呼啦~~~” 其他人也跟着激动的欢呼起来。 …… 第二次实验取得了重大成功。 实验中很明确的发现,对称线缺功率增大会让后续影响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续影响的方向就会发生跳转。 在s+和s-波理论以及对称线圈的辐射波影响理论下,可以拓展的内容就实在太多了。 同时,理论也能够以此来完善。 王浩也非常确定这一点,他的任务灵感值已经增大到了93点。 93点,距离100点已经很接近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连续进行实验,并进行各种检测得到更多的数据,同时,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完善理论。 等任务完成以后,就能拥有完善的引力场技术理论,并可以以此来指导技术提升。 很快。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时间里,无论是实验组还是理论组都有非常大的收获。 王浩也完成了研究任务,也对于引力场技术原理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他在会议上对技术理论进行了总结—— “原理已经很明确了。” “引力场技术,也就是制造控制空间s波的技术。s+和s-波,达到一定频度的时候,能够交汇在一起形成s波。” “s+和s-波的频度是非常巧妙的,只有达到一个很特殊的值,才能满足形成s波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就发现,实验结果不可控。” “当功率有了些许提升,制造出的引力场距离并不是线性的,不是一点儿点儿的增加的……” “这就是我们最开始被卡主的地方。” “对称线圈,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辐射波,我把它定义为s干涉波……” “s干涉波,或许是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能够影响到s波制造,让释放距离、强度,和功率之间具有线性的相关性。” “同时,s干涉波的强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引力冲击范围’,当强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就会让引力冲击范围直接发生调转……” 第六百章 大型ufo成型!众专家:我不当英雄,其他人也不能当! 实验结果摆在眼前,技术和理论已经非常明确了。 王浩对于理论进行总结以后,就简单说起了技术问题,其实也不用再去深入分析,技术比理论更加明确。 引力场制造是由三个部分决定的,其中两个是同向电流的结构,另外就是对称线圈构造。 两侧的同向电流结构制造出了引力场。 对称线圈则起到了增大性能以及调节和扩展力场后续影响的作用。 同向电流不只是制造出了引力场,其中的精细化设计也能决定引力场的强度和方向。 对称线圈所释放干涉波的频度,能够大大增加引力场释放的距离,而功率则会影响到引力场后续覆盖范围的方向,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就会发生调转。 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只会扩大以及调转,也就是和s+以及s-波的释放方向具有强烈相关性。 要么就顺延方向,要么就是顺延的反方向。 在理论和技术明确以后,实验组和理论组的工作也都很清晰了。 实验组就是继续不断的进行实验,通过不断调节的实验来获得数据,让技术慢慢的走向成熟。 理论组则是继续完善理论。 研究到此,也进行的差不多了。 主核心内容都已经有了,技术和理论都不再有障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