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4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40节 (第1/2页)

    命中,变得简单了。

    汤建军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开口问道,“王院士,我记得曾经听你说过,f射线是可能一直持续的,那么什么样的能量强度,才能支持f射线一直持续?”

    “这个只能看实验。”

    王浩道,“如果内部能源强度支持释放f射线的同时,不影响到支撑湮灭力场,就可以一直持续。”

    “数据上来说,我个人预估,f射线射线持续三十秒以上,那么大概率就能一直持续了。”

    “如果用β元素制造的颗粒性材料,再加上内置一阶氘氘聚变反应……大概就能实现吧?”

    第四百九十八章 空间站面临直接威胁,宇航员:以后在也不来了!

    以氘核聚变为内置能源的f射线发生技术,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一个方向就是底层的超导材料。

    底层超导材料支持制造更强的湮灭力场,包括反重力场和强湮灭力场薄层的强度都会提升。

    现在核聚变中心装置所用的底层超导材料,是以α铁元素为基础,也就是常规一阶铁基超导材料,α铁元素会产生特异现象,所制造的湮灭力场强度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如果换做是β元素制造的超导材料,就不会产生特异现象,制造出的湮灭力场强度自然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中心装置选用α铁,主要还是因为安全性。

    最初的设计依靠的就是α铁,β铁是后来才使用进行实验的,相关的实验数据并不多,自然就缺少安全性。

    第二个方向就是升级原材料,用一阶氘材料进行聚变反应。

    核物理研究组已经实验了一阶氘氘爆炸实验,并收集到了很多的数据,能够确定一阶氘氘聚变的反应强度更高,也就代表单位材料制造的能量更高,而中心装置得的内置能源强度,和f射线持续时间存在正相关的影响。

    不过更高的能量强度,也就代表控制起来更加的有难度。

    这也是没有选用一阶氘为原材料的原因。

    在f射线释放实验结束后,各项检测数据也都出来了,其中一项重要数据令人有些失望。

    “我们计算出的f射线强度为14.9t到15.8t,参照基准是锡铂铅合金的磁化强度。”

    向乾生对其他解释道,“锡铂铅合金材料是材料检测中心计算组发现的,这种材料的磁化数据和湮灭力场强度之间,存在符合二次函数曲线的关系。”

    “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确定关系是准确的。”

    他补充了一句,“最少在20倍率湮灭力场强度以下是准确的。”

    科学院材料所的学者们顿时有些失望。

    这几个材料所的学者们,都非常期待能够参与实验,因为他们能第一时间接触到高倍率湮灭力场制造的磁化材料。

    他们都非常羡慕汪辉和周青。

    事实上,国内化学基础单质材料研究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学者不羡慕汪辉和周青,他们是湮灭力场实验组工作,能够第一时间得到高倍率湮灭力场制造的磁化材料,也就代表能第一时间发现‘新的升阶元素’,或是有其他新型元素、材料特性的发现。

    那几乎等于是近在眼前的成果。

    现在他们终于有机会第一时间接触到高倍率湮灭力场制造的磁化材料,结果制造出的f射线强度并不令人满意。

    这种强度还赶不上湮灭力场实验组的技术。

    不过还是有很多期待的。

    即便湮灭力场实验组制造过类似的磁化材料,也被材料检测中心仔细研究过,但他们也算是第二个研究的团队了。

    第一个肯定能有很多新发现。

    第二个……

    也许也会有新发现呢?

    王浩倒是不在意那么多,磁化材料就只是技术附带产物,重要的是,f射线强度并不令人满意。

    他本来还希望超过20倍率,但仔细想想也能够理解。

    设备内置能源强度对f射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持续时间、覆盖范围上,对于f射线强度的提升效果,甚至还赶不上高磁干涉影响。

    “还是要用β元素啊!”

    “只有直接性提升湮灭力场强度,才能够大幅提升f射线强度……”

    “两者存在直接关系。”

    “但是,用β元素,也就代表要制造第二台核聚变设备,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浩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

    当核聚变工程组召开实验总结会议的时候,地球另一边的阿迈瑞肯国家卫星中心大楼,也在讨论着f射线相关的问题。

    他们不是讨论f射线,而是讨论卫星拍摄到的‘黑线’。

    有个叫蒙特罗-贝加尔的图像分析师,把卫星拍摄的一张照片放大到最大程度,发现左侧区域出现了一条黑线。

    即便图像是在背对太阳的方向拍摄的,周围都是暗淡的一片,连微弱的光都很难看到,黑线看起来依旧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