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24节 (第1/2页)
在实验结束之后,军方马上关注起了沈会明团队的研究。 棕金,让导弹、飞行器以及其他武器,直接拥有隐形能力,可以说是‘让对手看不到的技术’;沈会明团队的研究,则是‘看到一切对手的技术’。 两者结合在一起,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王浩没有时间关注沈会明的研究,他已经身在核聚变工程项目基地,并在汤建军等人的带领下参观起来。 他还是第一次来项目基地。 项目基地的面积非常大,靠着湖泊的平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中心位置则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凹陷。 那是主设备选定的位置。 王浩跟着汤建军一起来到圆形凹陷的边缘,注意到附近不是泥土,而是铺满了厚实的特殊材料。 汤建军介绍道,“地面上是抗高温、辐射材料,地下修建了五层,周围还有厚实的钢筋结构,就是为了安全考虑。” “装置是在地下的。” “我们仔细讨论过,地下四十米左右是适合的位置,即便是有什么意外发生,爆炸也不会波及太广。” “地下也有很多好处,设备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汤建军连续说了一大堆,带着王浩下了地下二层,看到了空旷的中心位置,继续介绍起来,“这个银色的边缘就是湮灭力场薄层的位置,抗压材料已经运过来了,等中心装配好,就会装抗压材料。” “中心位置,我们还在研究。”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中心的主装置……” 他说着叹气道,“设计实在是太复杂了。设计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是真牵扯到制造,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 “等中心位置建造好,就开始核聚变点火实验,到时候,也不知道会遇到多少问题……” 他苦笑一声,“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坚持到装置完善。” “应该没问题吧?”王浩跟着说道,“汤院士,您今年才64吧?坚持个一两年,没有问题。” “一、两年?” 汤建军苦笑道,“一、两年,怎么可能呢?像是这种研究,十年八年能够完善就已经很快了。” “我觉得,就只是主装置的核聚变点火、维持反应,最少也需要五年以上时间才能完善。” “结合其他部分,研究能量实际转化电能……” “再用五年?” 他说着摇头道,“我现在身体是不行了,担任这个负责人,能坚持两年、三年就不错了,估计再长也坚持不了。” 王浩认可点头。 汤建军的年纪已经大了,担任副总设计师、工程项目负责人,对于他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压力。 但他对于研发时间是不认可的,“不用担心,汤院士,我相信这个研究不用那么长时间。” “主装置点火实验、反应维持实验,做几次就可以了。” “一年,足够。” “这还要看建造速度。” 汤建军看向王浩,抿嘴摇头,“不可能的。王院士,你是没做过这种工程项目,别说是核聚变了,我带队做托卡马克装置,后续也进行了三年才能让装置稳定。” “中途遇到什么问题,进行一个小修改,都要等很长时间。” “核聚变装置就更麻烦了。” “如果中心出现什么问题,再拆解装置、找问题、修正……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啊……” 第四百八十七章 能量素数化成果发布,这个设定太美妙了! “研究很复杂……” “装置的制造、修正、完善,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我已经老了,坚持不到那时候了。” 汤建军满心感慨的样子,让王浩不由得想到一个‘成语’-廉颇老死,他仔细琢磨着忍不住笑出了声,随后闭上嘴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确实很难!” 他扯着嘴角接了一句,“汤院士,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就留在这里参与核心装置的装配工作。” “希望能尽快完成吧!” 王浩说完就不再提了,而是继续向前走着,查看内部设施的建造情况,他也不想和汤建军说什么‘时间问题’。 老人,总是很固执的。 他早就说过研究用不了太长时间,好多人还是坚持认为,五年、十年内不太可能完成。 一切还是以事实说话。 核聚变装置的设计已经很完善了,只要建造严格按照设计内容进行,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调试也就不需要太长时间,所以重要的还是‘建造严格按照设计进行’。 王浩决定亲自坐镇工程组,他和其他人沟通了一下,知道核心装置建造需要两到三个月完成。 大部分材料、部件、设备都已经运送过来,安装倒不需要太长时间,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对外围的加固建造,防止实验中有什么意外发生,毕竟内部进行的是氘氘聚变反应,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爆炸。 工程组必须以‘最坏的可能’做考虑,来进行外层设施的建造工作。 “保证安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