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7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79节 (第2/2页)

,他们也和好多工厂沟通下了订单,大型叠加力场设备制造等于进行到一半。

    结果……

    王浩说不行?

    肯定不会有物理新发现?

    瓦尔-克罗宁对于王浩还是非常认可的,但事情发展到现在,即便他有些相信王浩说的话,也根本不可能停下研究。

    他只能选择默不作声。

    但有些事情想要默不作声是很困难的,因为很快一些媒体都知道了消息。

    即便只是流传的小道消息,和王浩有关、和正在进行的大项目有关,自然就不再是小事情。

    有能源部的官员直接过来问询,还有记者上门进行采访。

    瓦尔-克罗宁不会谈王浩所说的内容,但他也只能对外表达信心,“从理论上来说,叠加力场的研究,肯定可以有新的发现。”

    “我们的目标是制造出大型叠加力场设备,更高的强度、更高的磁场,我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很多反重力实验团队也在相关的研究上表态。

    有些尴尬的是,大部分团队都是抱着不确定的态度,因为相比瓦尔-克罗宁来说,他们更相信王浩的判断。

    有些团队干脆表态说,“只是单纯进行叠加力场的研究,提升强度、提升磁场,根本就不可能有新发现。”

    “这个方向本来就是错误的。”

    “王浩认为,研究缺少关键条件,我们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这种观点很有市场。

    如果制造大型力场,设备制造更高强度的磁场,就能够有新的物理发现,那么种花家团队为什么不那么做呢?

    王浩为什么不那么做呢?

    还是说王浩的表态有私心,是希望其他团队都不去研究,他们则是单独秘密的做研究?

    第三百二十六章 见证历史?见证失败!

    现在国际物理学公认,湮灭理论就是最前沿的方向。

    其中强湮灭力的研究,可以说是前沿中的前沿,代表了物理学研究的未来。

    理论物理学家们研究的就是物理学的前沿内容,所以很多的理论物理学家都投入到强湮灭力的理论研究中。

    在强湮灭力方向上,海伦和陈蒙檬发表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之后王浩也发表了研究论文,还召开了国际湮灭理论会议,公开了叠加力场边缘效应的发现。

    那就是强湮灭力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当有众多顶尖学者投入到一项研究中时,学术上自然是百花齐放,好多强湮灭力有关的理论,甚至让王浩都感到非常的惊讶。

    这些都是在湮灭理论以及强湮灭力的理论、实验发现的基础上完成的理论。

    有众多学者参与,自然也会有许多的争议出现。

    有些学者研究湮灭理论基础以及强湮灭力相关的研究成果,认为强湮灭力会出现在高密度星球、恒星中心或是黑洞中,有关叠加力场的研究则认为,只要叠加的强度足够高,利用磁场对强湮灭力场的排斥作用,就能够激发出特殊的强湮灭力场,或者引起一些其他的效应。

    好多的理论方向出现,自然也会出现一些令人担心的内容。

    比如,斯坦福大学的艾尔-格雷德教授认为,无限制的叠加强湮灭力场,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想象的灾难。

    “灾难可能是来自于设备本身,任何物理事物都有两面性,极度的增加湮灭力会发现不可预料的后果。”

    “比如,高压缩场力作用于空气或物质,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爆炸。”

    “现有的湮灭理论基础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很多强湮灭力场,强湮灭力场可能存在于星云之中,也可能存在于黑洞之中。”

    “那么无限制的增大叠加力场,会不会制造出小型的黑洞?”

    “这是谁也无法保证的。”

    艾尔-格雷德的观点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现在国际上的学者都知道,增大叠加力场很可能会发现新的物理现象,至于发现什么物理现象,就没有人敢肯定了。

    那么会不会制造出黑洞呢?

    谁也不敢保证。

    强湮灭力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也只是一些理论基础而已。

    当媒体对艾尔-格雷德的采访做出报道以后,瓦尔-克罗宁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还引起了大量民众的反对。

    他们可不管什么艾尔-格雷德说的其他话,比如‘制造出黑洞只是个说法’、‘即便理论不完善,制造出黑洞的概率也非常小’等等。

    他们认为有可能制造黑洞,就有可能制造出‘世界末日’。

    阿迈瑞肯民众的反对方式,自然就是集合起来进行各种抗议活动。

    这也让瓦尔-克罗宁的压力更大了。

    好在国际物理界并没有给什么压力,反到大量顶尖的学者,还期待他的实验研究能够有新发现。

    针对叠加力场的实验研究,国际物理学界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支持瓦尔-克罗宁。

    一派是支持王浩。

    相对瓦尔-克罗宁来说,支持王浩的学者更多一些,但更多的是中立派,也就是不发表任何意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