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06节 (第1/2页)
两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一起,相互尴尬的没有说一句话。 汪承林朝着左侧撇了一眼,不屑的想着,“早就知道,这家伙就完全不可信,还说什么绝对不加入项目,纯粹是说给我听的!” 另一边,杜建华也想着,“汪承林这家伙就是没有节cao,一点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没有,上次估计就是故意骗我的,好在我没上当!” 两人对视一眼,互相冷哼一声不屑的扭过头。 这次他们是直接竞争对手! 科学基金会公布了总经费超导三十亿的研究项目。其中有个最大的项目,总经费高达七个亿,内容是研究探索几种超导材料的电子波特性。 研究超导材料的电子波特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容,同时也是所有项目中最重要的。 只要深入了解超导凝态物理以及半拓扑理论,就知道研究直接关系到关联构架电子波和超导微观形态的桥梁。 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加以拓展来沟通超导凝态物理以及半拓扑理论。 当然,想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沟通完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单单靠实验研究是不可能的。 但项目并不需要做太多的理论分析,因为核心理论工作都是王浩的团队来完成的。 杜建华和汪承林都希望能拿到七亿的大项目。 八点半。 王浩到达了会场,好多学者顿时迎了过来,其中也包括杜建华和汪承林。 每个人对王浩都非常热情。 整个项目就是王浩申请下来的,他掌控着项目自然就能决定项目分配问题。 换句话说,王浩就是项目分配最重要的评审。 王浩和学者们寒暄了一阵,也差不多到了时间,就上台对于项目整体进行了解释。 “我们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以新型超导材料的特性,来沟通半拓扑理论和常规的超导凝态物理理论。” “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就是沟通原子构架和电子运动之间的关系。” “超导机制是个很大的领域,不管是半拓扑理论,还是超导凝态物理,都是单方面的解释,而我们则是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其中最重点的几个项目方向……” …… 在一系列研究项目中,最重要的是七亿经费电子波研究的大项目。 其深层的研究不只是对于完善超导机制很重要,后续还可以根据实验研究结合半拓扑理论,展开去论证电磁力以及导电机制。 电磁力以及导电机制,是基础物理的问题,从微观的角度去论证,某种程度上来说,等于是沟通了微观和宏观力学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物理的大一统。 “这个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的不止是实验,牵扯到底层的解析,难度也很高,我们需要的不止是几种电子波……” 王浩针对最大的项目解释了近一个小时,如此可见,对于项目的重视程度了。 会场内的学者们,也都听的非常期待。 如此重大的项目研究,可就不只是经费的问题了,研究能有重大的成果,对个人也是个巨大的提升。 当然了。 他们也知道项目还是做实验研究,后续的理论研究还是靠主团队,包括邓焕山的实验组、反重力组,以及王浩的研究组来完成。 有资格申请七亿大项目的,其实就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基础科学中心的汪承林,另一个是超导重点实验室的杜建华,最后则是东港超导研究中心的贺峰。 和前面两个人相比,贺峰相对还是要差一些的。 等上午的会议结束以后,杜建华、汪承林以及贺峰,就一起找到了王浩,谈一下最大项目的问题。 王浩正和超导办公室的吴晖院士在一起。 针对项目分配的问题,王浩是有些为难的,他转过头看向吴晖,说道,“我不插手项目分配,还是要看基金会这边。” 不管是哪个团队去做项目,只要能够完成基础的实验,得到相关的数据,基本上就能接受了。 汪承林、杜建华以及贺峰,三人的实验组都有实力做最大的项目,分配项目,肯定牵扯到很多的问题,他自然是不想插手的。 这本来也是科学基金会的工作。 三人都看向吴晖。 吴晖则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王院士没什么意见,其实我也没什么意见,你们的团队都符合要求。” 具体怎么分配还没有想好,公开招标的科研项目,也不像是工程招标项目一样,还能从经费上入手,比如,哪一个团队压的经费越少,就把项目分配过去。 这当然是不行的。 科研、实验,经费需求就摆在那里,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卡经费可能意味着后续无法完成研究,尤其如此重要的研究,更不能够出现差错。 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