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05节 (第3/3页)
“我认为不是。” 王浩说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我刚才已经说了亲身经历的过程,即便是我本人了解的都很少,而东港大学唯一给我的就是解聘书。” “我被解聘了,连材料实验室都进不去,也没有办法知道问题具体出在了哪里。” “我唯一能肯定的是,我的工作肯定没有出错,因为我后来对所有的数据重新进行了计算。” 他最后补充一句,“我对于自己的计算能力非常有信心。” …… 电话采访结束。 王浩放下了电话以后,顿时感受到系主任周建春的怪异眼神。 那个眼神中透露的是“原来如此”、“大事”、“大八卦”之类,他被看着都感觉浑身不对劲。 周建春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看着王浩离开了办公室,随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事,大了。 哪怕是在西海大学,也有很多人谈论东港实验事件,最主要就是因为王浩就在西海大学,而且连续完成很惊人的成果。 王浩是焦点,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也会成为焦点。 大家不会公开去讨论,但私下里说的还是不少的。有些人认为事情肯定有问题,但大部分人只是八卦一下,并不会去深入的探究,大概因为即便是探究也没有结果。 现在好了。 刚才在旁边听了王浩和记者的话,周建春就敢确定一件事,东港实验事件肯定和王浩无关。 事实上,这件事已经对王浩没有任何影响。 哪怕事情是真实的,他出现了实验失误,给东港大学材料实验室造成了损失,但过去就已经过去了,大家关注的都是王浩最新的成果,即便是网络上的舆论,大部分人也认为科研工作者出现失误很正常。 任何前沿性的研究都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甚至说保证正确的概率都不大。 即便是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也都是很正常的,就像学生做数学题,谁也不敢说,就能百分之百正确。 如果事情真的是王浩的问题,他本人就不太可能再去说、再去讨论,或者是不承认自己的问题。 那么答案就只剩下一个了。 不是王浩的问题,自然是材料实验室其他人的问题,王浩当初就只是背锅而已。 这种事情只要深入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周建春仔细想着知道这件事可能大了,当然事情是针对东港大学的,和西海大学完全没有关系。 虽然不可能直接的说,但看其他大学的笑话,也许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王浩回到了办公室都感觉浑身轻松,他第一次正面儿的谈起了东港实验事件,对象还是一名省电台的记者。 所以再回到办公室以后,他明确的说了一句话,“东港的事情,不是我的问题。” 简单一句话,引爆了办公室的热情。 之前办公室里的人针对舆论消息都是闭口不谈,他们只是各自刷的消息,偶尔会担忧的看一下王浩,现在王浩主动提出来,他们就可以自由讨论了,朱萍直接站起来说道,“这个事,王浩刚来我就知道和他没关系,王浩多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出现那种低级错误?” “即便是数据出错,当时王浩只刚博士毕业,数据的工作不可能交给他一个人。” 这句话说差了。 材料实验室的数据工作,主要负责人就是马文钧和王浩,也正因为能担负一部分的数据工作,而不像是博士生一样,只是负责一些边边角角的任务,他才会选择加入材料实验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