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个招娣的重生 第128节 (第2/3页)
和父母住在一起,那最后不还是他跟他老婆两个人过?就跟海市这些老夫妇一样。 在农村,女人没有嫁人就过的不像个人样,谁都能欺负她,城里可不是。 在城里,男人老了得有个女人才能过得像个人样。 看看那些老婆死在自己前面的老头儿,哪个不是邋里邋遢的?饭胡乱吃,衣服胡乱穿,儿女一周能来看望一次就谢天谢地了。要是没再婚,他们活不了二三年也得追随老婆去见马克思! 可再看看老太太们,有几个丈夫死了再找老头儿的?没有!他刘家成见过的一个都没有! 老太太们往往死了老头儿之后还活得更精神了呢。 刘家成想明白了,他以后要在城市里养老,还想过舒服日子,没老婆不行!要是老婆不是真心对待他也过不上好日子! 城市里的老头子,退休以后日子过得咋样,得看他老婆对他上不上心。 有了这层觉悟,刘家成再一反思自己,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就他以前对来娣儿那样,他在城里站住脚跟了居然还想叫人家呆在乡下种萝卜,替他孝顺爹娘,人家好不容易开个公司,想扩大业务一直没整下来,他不帮忙还说风凉话——他老婆来娣儿是上辈子欠他了?凭啥对他上心啊? 醒悟之后,刘家成决定,以后得加倍对老婆好。把她的心给重新焐热了。 他跟儿子讨教,情人节送花,平时做家务再也不觉得自己擦个桌子都吃亏了,原先结婚的时候啥啥都没有,现在有钱了,还不赶快补偿点? 年轻的时候光想着把一家四张嘴喂饱,哪有心思欣赏什么桃红柳绿呀,现在还不跟老婆一起去公园多走走? 海市这些个公园,可有他们交的税呢!不来享受享受亏大了。 他拉着二姑逛商场,给她买鞋买衣服,二姑也给他买。 过日子用没用心思,那是能感受到的。 二姑原先就周末回家两天,现在周一到周五也回来一两次,路上买点熟食,或者新鲜时蔬小糕点,景阳大厦楼下有间花店,有时二姑还会带回家几支人家挑剩下的花,到家拿冰水一激,蔫蔫的花就重焕生机,起初是插在一个陶瓷酒瓶里,后来又买了大玻璃花瓶, 刘家成看看自己现在穿的用的,再想想从去年十一到春节回老家过年这段时间过的日子,知道自己做对了。 余自新从二姑那儿得知“内因才是治好直男癌的最重要因素”,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替二姑高兴么?刘家成对她的“好”是有目的,有前提的。 不高兴?可二姑自己就挺高兴的。 难道,这就是人们寻找伴侣,结婚生子的最终目的?为了老有所依? 那有没有人可以一个人也高高兴兴过完一生? 周五傍晚,李婉晴约余自新跟芭芭拉一起到阿香居酒屋吃饭。 大家坐下,就着毛豆先喝了点酒。 芭芭拉对余自新的问题显然早就思考过很多次了,“简·奥斯汀曾经接受了一位男士的求婚,此人与她自幼相识,平庸,结巴,但家境殷实,能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很多实际的好处,可是她第二天又反悔,然后终身未婚。她后来告诫侄女,‘任何事都比没有感情的婚姻要好’。两百多年前的她都可以这么做,现在的女性选择更多了,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是我们不能做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独身。” 芭芭拉和二姑年纪差不多,但两人的人生非常不同,她选择独身没关系,因为她是外国人,在中国没人会对她说三道四,但实际上,即使是生活在欲望都市的四位女性,也会时不时受到对独身者的冒犯。 李婉晴感慨更深,“其实女人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不容易。不管最终我们选了什么,都会问自己,如果我那样了会怎么样?我的选择究竟对不对?” 她比二姑小几岁,三十岁前的人生看起来和二姑的完全不一样,她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顺利考上名牌大学,顺利工作,升职,评职称,但结婚生子之后,竟然一度要殊途同归,好在,她终于船舵又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