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撩心 第110节 (第1/2页)
这当中,又以尹叙冒头最快,来势最凶,一骑绝尘。 昔日最温和谦逊的一个世家贵公子,如今行事作风眼见着就老辣利落起来。 在褪去那层不争不抢温润公子的壳子之后,他的手段与尹相相比堪称青出于蓝。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也以绝对的实力渐渐变得惹眼。 “听说了吗?赵郎君的军政策论竟被调出送到了圣人的案头,他又进宫面圣了。” “嗐,这就是你不懂了,我听说……”声音戛然而止,说话的监生左右四顾,又压低声音:“如今江南,河北,到处都有陇西军的动静,我也说不好是怎么回事儿,朝廷里头口风也紧,总之,陇西军现在可惹不得。”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件事疑惑很久了,这陇西不是……不是那个了么,怎么莫名其妙的,风向又转了?” “你傻不傻啊!这朝堂中哪有永远的敌人和友人?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没看到圣人走了这一趟,赵王和魏王直接被办了吗?” “我听说啊,似乎是陇西在圣人出手之前,先兜了赵王和魏王的底,圣人纵观全局,觉得陇西还动不得,所以,明明是要趁机压制陇西,结果反倒联手了……所以说,这朝中局势瞬息万变,身在朝堂啊,最忌讳自作聪明……” 说的是。 这么一看,就算圣人现在与陇西显出一片和气,那也未必真的能长长久久。 保不齐哪日又翻脸,闹得比之前更凶。 他们还是先顾好自己吧。 国子监照常开课,除了赵程谨冒头引人瞩目外,另外两个人的消失也颇为惹眼。 秦怀月以身体不适为由告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假。 可知情者都知道,她如今才是被货真价实的软禁了。 反倒是那一度被以为会去谒铁部和亲的云家女郎,竟随军上了战场,回回传来的捷报里,总会在末尾坠上每一场战役后功勋卓著的名单。 “好家伙!她拿了十七个人头!圣人居然还在早朝时提了,还夸她了!” 阮茗姝用双手比出“十七”的数字时,眼里写满了震惊。 本以为云珏随军离去,是因为舍不得母亲,作的小女儿姿态,谁知道她来真的! 都是年龄相仿的少女,她们在一片安逸繁荣下读书进步。 她居然在沙场上拿人头…… 真是想想就让人瑟瑟发抖。 战报送回朝中,阮茗姝尚且听得两分,尹叙人在朝堂,岂会不知? “尹大人,圣人已看过这些捷报了。” 尹叙手中拿着信件,反反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身边的人提醒都像是没听见。 这些战报和信件,圣人过目后也不能随意处置,要和关联的事件归案存档。 尹叙眼神轻动,目光从那个名字上移开,将信件交过去:“收起来吧。” “是。” …… 陇西军如火如荼的清扫者战场,捷报连连。 同年七月,尹叙入吏部,开始大刀阔斧的政治官员冗杂官职重复的乱象。 忙到深夜目涩脑胀时,他揉着额角看向窗外,意外瞧见了几盏稀稀落落的天灯。 三勤见尹叙拧起眉头,疑惑的唤了一声:“郎君?” 尹叙沉默许久,低声道:“今日是乞巧节。” 三勤低声道:“是。” 乞巧节,是女儿家的节日。 听说府上几位女郎早早就在筹备乞巧节,今日又是丢巧针又是拜七姐,热闹的很。 这个时辰,热闹早已散去,几盏稀稀落落的天灯,大抵也是附近哪家的女郎兴致未尽准备的。 “三勤。”尹叙竟放下了手中的公文:“去准备几盏天灯。” 竹林外是一片悠悠暗色,尹叙穿一件单薄的白衫站在屋外,三勤提着灯,以便他在灯上题诗。 尹叙已经很久没有舞文弄墨,可今朝提笔,那些字句仿佛已经在心间酝酿千百遍,信手拈来。 三勤跟着尹叙多年,耳濡目染,他默默读着那些字句,担忧的看向尹叙。 “郎君……您……” 尹叙看着天灯,良久才低低的问了一声:“没有回信吗?一封都没有?” 三勤立马懂了他问的是什么。 云家军四处清缴余党,每次送捷报回长安,圣人看完都会传信嘉许,顺便布下另外的安排。 这时,尹叙都会悄悄送一封信送去陇西,指名道姓由云珏亲启。 可是,这封信都如石沉大海,从无回音。 三勤只能安慰他,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