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她风华正茂 第90节 (第1/2页)
她却在人流之外,道旁等待的马车上。 乐安轻舒一口气。 钻进了马车中。 第72章 一双眼 卯时正, 所有赴考的学子都已进了尚书省官衙大门,乐安坐在车辕上,一直看到最后一个学子的身影也消失在门内, 身躯却仍然久久未动, 一直在看着大门的方向。 有些同来送考生的人们认出她,又看到她这番模样,纷纷窃窃私语起来。 乐安也充耳不闻, 犹自愣愣出神。 不一会儿,尚书省大门里头便跑出来个小吏, 一溜小跑跑到乐安车驾前:“公主殿下,外面风大,大人请您进去歇息。” “大人?”乐安从愣怔中回神,问道,“哪位大人?崔静之?还是汤明钧?” 为了表示对此次考试的重视,除按常例, 令礼部主掌考试外, 李承平又任命了数名监察官, 且都是品级赫赫的大人物, 比如崔静之,比如汤明钧, 又比如卢玄慎, 这也是他们刚刚同齐庸言等礼部官员一起出现的原因。 而现在, 考生们已经入场, 齐庸言这样的礼部官员此时就绝不会有空,更不会知晓她还留在门外未走,而任监察的几位,主要职责监察考官及之后的判卷, 因此这会儿倒还有点可能留意到她。 再数一下亲近关系,乐安便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崔静之和汤明钧了。 然而,她这话一出,却见那小吏张张嘴,神色也有些纠结。 “不、都不是。”小吏道。 乐安挑挑眉。 小吏又结结巴巴道:“是、是卢玄慎,卢大人。” * 乐安随着小吏,进了尚书省官衙,官衙里有专供客人休息的耳房,小吏说卢大人吩咐,若公主愿意,便带她去耳房休息,自有点心热水奉上。 乐安倒是不馋那些点心热水,但她的确想进一进官衙。 从进了官衙大门,她便走得很慢。 尚书省曾是乐安很熟悉的地方。 本朝并设三省,但三省之中,仍隐隐分高下,初时,便是以尚书省为重,尚书令为诸相之首,尚书省总揽天下政务,可谓事无不总,是为尚书省。 直到乐安被推到台前时,前朝仍是如此局面。 于是那时,她打交道最多的官员便是尚书省诸司,来的次数最多的官衙,也是尚书省官衙。 直到后来乐安有意分权,令门下省后来居上,来尚书省的次数才少了一些,但却仍旧是闭着眼也能在这官衙庭院里行走自如的程度。 比如她记得,前面拐角处该有一株百年的红枫,一到秋天,枫叶如火如荼,而枫树下有一石桌,四石凳,曾经议事或者说吵架累了,她便常常坐在那红枫下,喝茶,或者踢几脚石桌消气,当然,人脚可比不过石头,于是最后的结果,无不是以脚踢石头脚知疼结束。 不知道这几年,庭院的一应摆设有没有改变。 毕竟她已整整四年未来过这里了。 这时候,枫叶也该红了吧。 乐安想着,闭上了眼。 随着记忆,数着步子,缓步前行。 在前面领路的小吏有些紧张。 他才二十出头,这个尚书省吏员的差事,是接的老爹的班子,三年前开始当差,平日里也接触过无数大官儿,按说不该紧张了,但偏偏,这个耳闻已久的乐安公主,今日才第一次见。 “乐安公主是个美人,更是个妙人。”想起老爹对这位的评语,小吏又不禁悄悄回头望一眼。 这一眼,却直接让他顿住脚步,呆立当场。 前日下了一阵秋雨,昨夜又起秋风,官衙庭院里的枫树一夜遍染红,被萧瑟的秋风吹落了些许,混着庭院里其他各色树木掉落的金的黄的落叶,在铺设整齐的石板地上,织成了厚厚一层锦缎似的毯。 那位他耳闻已久的公主殿下,便走在这遍地落叶中,长长的裙摆曳地,行经处便发出“沙沙”的碎响,轻微而又富有韵律,丝毫不嘈杂乱耳。 有落叶偶尔被风卷起,吹到她发间面上,她不躲不避,任落叶温柔地拂上她面颊,而她闭着眼,岁月浸染却依旧殊丽无双的面容沉静极了,眉眼唇角无一丝涟漪,仿佛安睡之人。 然而落叶裹挟着她,秋风缠绕着她,好似不愿她就此安睡。 小吏没读过多少书,形容不出此时的感觉,他只是突然觉得自己移不开眼睛。 他脑海中又冒起老爹对这位公主的评语,虽然仍不知其妙在何处,但起码,“美人”二字,他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哪怕从年龄来看,这位美人已经是可以做他母亲的年纪。 正愣住着,美人忽然睁开了双眼。 小吏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偷看贵人被发现,陡然紧张地扭过头,然而,因为扭地用力太猛,以致脖子都发出“咔嚓”一声。 他欲哭无泪,更是一点也不敢回头,硬是挺着脖子往前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