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零之走出大杂院 第193节 (第1/3页)
据说申请营业执照不容易,头几年北京头一家私营饭馆申请的时候,可是被劝了一番,甚至劝着说生活有困难去老头单位要补助就行了,他们没政策不敢批。 那时候人的思想就是这样,没地住找国家,生活困难找单位,国家和单位就是爹妈,不过这几年,明显大家的思维都变了,知道自己出来开饭馆了,甚至有人开了公司挂在单位名下了。 从思维上摆脱了倚靠国家和单位的大锅饭思想,不再寄希望于财政拨款,凭着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 顾舜华并没多说什么,就申请到了营业执照,拿着营业执照,她也是松了口气,接下来就开始招兵买马了。 去找了百子湾的陆大队长,她早就和陆大队长说好了,他帮找了两个二十岁的小姑娘,帮着干干杂活,一个月给三十五块钱,这样餐馆就能支应起来了。 接下来就简单了,把招牌做好,取个饭店名字叫御膳人家,之后便要开业了。 至于菜单,顾舜华和顾全福商量过很多次,现在是刚开业,没那么多钱财来运营,自然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做,慢慢做大了再讲究排场。 但是御膳人家这个名字又有些大,如果菜单太寒酸了,衬不起来,怎么也得讲究讲究。 最后顾全福支的一招是,来一个新奇的,但是又不至于成本太昂贵的,那就是炭墼红烧rou了。 炭墼是用炭末和黄泥捣紧做成的炭块燃料,这个有些年头了,宋朝的书里就提到过“供香饼炭墼,并挑担卖油”,早一些北京城有卖的,不过现在没了。 用炭墼做红烧rou,顾全福以前做过,做出来后吃到的没有不拍案叫绝的,但是现在北京城里买不到炭墼了,尝过的也就没了。 顾舜华要开饭店,总得有点新鲜的,于是便有了重新做炭墼红烧rou的主意。 至于炭墼,自然是只能想办法自己做了,好在也不是太难,把炭块给砸碎了,用米汤来和,再加点黄泥,慢慢地晒干晾制,最后也做成了。 买了上等五花rou,切成小块煸炒上色,之后加了调料放在砂罐子中,那砂罐子自然和寻常罐子不同,要底盘更宽厚,恰好和炭墼尺寸差不多,砂罐子里先放一层竹箅,防止烧糊了红烧rou块,竹箅上码一层葱段,葱段上铺红烧rou,红烧rou上再一层葱一层rou地这么铺好,最后盖上盖,用毛边纸沾着浆糊给封上,但是又会留一点透气的余地。 那炭墼慢慢烧起来,没有明火,但是热度不断,就这么一直慢慢烧,烧上一天一夜,这炭墼烧完了,菜也就成了。 这是费功夫的菜,顾舜华是想着,也不可能天天有这个,反正是一个招牌,到时候一天只推出那么五份,让大家有些想头就是了。 这头一次做炭墼红烧rou,顾舜华也是由顾全福指点着做的,等做好了,解开砂罐子盖,一股子浓郁酥烂的香味就往鼻子里钻,热气消散,她便看到那红烧rou泛着油亮亮的红光,那颜色真好。 她拿了筷子,夹了一块,之后吹着气小心地尝了一口。 尝了那么一口,她就知道了,自己饭店生意肯定差不了了。 红烧rou不是没吃过,进了玉华台享的口福多了去,但是这么入味的红烧rou,也就是之前的一根柴猪头rou能比一比了。 偏生这个在北京城还更新鲜,怎么着都能出一出风头了! 作者有话要说: 炭墼红烧rou,参考王敦煌的《吃主儿》一书。 王敦煌是什么人呢,他是王世襄的儿子,他写了一本书专门记载自己家长辈做饭的事。 王世襄又是什么人呢,曾经的京城第一玩家,是把各种爱好都玩出学问来的大牛,有一句夸张的话是“一千个王思聪,也玩不过一个王世襄”。 然后前面提到的八十年代初中国第一次烹饪大赛,王世襄也是评委之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年时候,他主动报告要求被抄家,只不过跑去找的是文物局的卫兵,因为知道文物局的人识货,果然文物局把他收藏的好东西全都抄走好好保存了。 章兆云的爸,其实有一点点王世襄的影子,当然了,因为那不是主要人物,着墨很少,所以真得是极少的一点影子。 下一本《七零之走进四合院》打算多来一点影子!大家快来收藏一下吧!(突如其来的骨干高~) 第117章 御膳人家开张了 顾舜华敲定了炭墼红烧rou这个新鲜菜后,信心百增,于是跑去定制了名片,又印刷了两百份传单到处散发。 等散完了,她才发现,根本不需要那传单,她要自己开饭店的消息早就传开了,京城里但凡留心的,都知道这消息了,也都听说她的炭墼红烧rou了。 甚至有些之前的老顾客,主动跑过来打听,说你这饭店什么时候开,就等着尝尝那炭墼红烧rou了,更有勤行的同行,以及昔日的朋友,全都等着捧场。 顾舜华见此,更加上心了。 炭墼红烧rou因为做起来太费功夫,一天也就供应五份,但是别的菜品上,她也应该多下功夫。 顾舜华下功夫首先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