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页 (第2/2页)
够用的风险。 所以林鑫打算徐徐图之, 慢慢扩展保险覆盖的人群。 初期只向公司员工和员工直系亲属开放。 员工的保险费作为公司福利的一部分,直接由公司缴纳,而员工直系亲属则是自愿参与,他们的保险费,由公司和员工各承担一半。 是的,尽管是福利和公益性质, 但林鑫也不打算搞完全免费。 一方面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彻底承担起所有人的医疗费用, 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是有系统的林鑫也不可能负担的起。 所以她做的这款补充医疗更突出的优势是在于保费低、零免赔额、不限定疾病种类或者治疗方式,让参保人不需要和保险公司玩各种类似于“甲状腺癌不属于重大疾病,您不能获得理赔”之类的文字陷阱。 另一方面则是林鑫也想不去做那个出头鸟,现在林鑫的公司还小,没有人来研究她的崛起过程和资金来源,但如果林鑫未来免费给好几亿人报销医疗费用,就肯定要有人来查了。 虽然系统可以帮林鑫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 但它解决的仅限于系统资金。 何况林鑫也不想去挑战系统能力的上限,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够低调一点,投保人只要自己交保费,哪怕实际上林鑫是亏的,也会看起来合理很多。 话说回来,在保险成立的前半年里,林鑫打算做做压力测试,只向公司员工和员工亲属开放,看看平均每人每月会产生多少医疗费用需求。 然后根据测试结果,逐步向更多的人开放,渔樵股份的业主,鲜鱼文化的读者们,这些和大渔集团既有业务有接触的人群是最先有机会参保的,然后再以他们为中心,一点点通过口碑口耳相传,扩展覆盖的人群范围。 这样就不会一下子有太多人参保,导致系统资金不足,整个项目崩溃。 而想实现林鑫的宏伟蓝图,虽然不需要保险地推这种外勤人员,但必须有一个合格的内勤团队,这个团队,就是林鑫要招聘的了。 不过隔行如隔山,保险公司到底需要哪些人员配备是林鑫完全不了解的领域,所以她打算先招聘一个保险公司的总经理,然后由他去组建这个团队,并负责后续的运转。 和保险公司需要招聘一整个团队不同,科研基金的运转,则只需要招聘一两个人。 一个研究方向是否值得资助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必须要请多位领域内的教授学者成立专家委员会才能确定。 而专家学者们显然不需要专职做这件事情,所以林鑫只需要招聘一两个专职人员,负责联系不同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并组织他们根据要求进行评审就可以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