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5页 (第2/2页)
“但是目前看来,如果我去其他大型公司,就没什么从事这个项目的机会了。” “而且,虽然您的公司现在还比较小,但从整村改造的质量来看,我觉得您公司未来的发展一定不止于此。我从现在就加入,有成为公司元老的机会。” “另外,我也觉得您是个好老板。” 说到这儿陶宇有些羞涩。 “您承包果园的时候,问了我爸妈还有以前承包果园的叔伯们愿不愿意做公司的员工,不仅给他们正常工资,还承诺交五险一金。” “也许在您看来这没什么,但他们这个年纪学历的人,能有这样的工作真的已经很好了,几乎算的上是独一份儿。” “虽然我爸妈因为年纪大了最终拒绝,可这件事让我觉得您特别有人情味儿。” “一个愿意雇佣五十多岁老员工的公司,比那些员工到了三十五岁就强制开除的更让我有安全感。” 林鑫眨了眨眼睛,虽然当时她雇这些老年村民的时候确实抱着一种兼顾公益的想法,但更多的是考虑到田里确实需要人干活。 现在被人说成有人情味儿,她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第 48 章 “陶宇,能覆盖这70亩…… “陶宇, 能覆盖这70亩地的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与精准灌溉系统大概要多少钱?” 在不小心被拍到马屁之后,林鑫决定录用陶宇。 当然,这不是因为他的恭维技术, 而是因为他确实符合渔樵股份的需求。 虽然林鑫之前还没有系统的想过果园的发展方向, 但从她在村子里了解的情况来看, 果园继续沿用之前的模式肯定不行。 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动手变革, 只是因为既没有专业人员, 也还没有精力罢了。 陶宇的出现打破了僵局。 当然,林鑫也考虑过全权委托给陶宇会不会风险太大,毕竟他还只是一个没毕业的研究生, 就算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却不好保证。 可是转念一想, 林鑫却又觉得他合适了。 自己注册渔樵股份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来着? 发展现代化农业,为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既然有这个梦想,陶宇的劣势就变成优势了。 渔樵股份要的就是那些现在还只存于实验室和象牙塔的种植技术在普通农田里实践推广。 这本身也没什么成熟的模式可以参考,能够把学校的东西照搬过来的陶宇就是最适合做这件事儿的人选。 不过虽然林鑫对陶宇有信心,但也没有太冒进。 她目前只打算拿出20亩果园改种陶宇导师改良的桃树品种。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