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4页 (第2/2页)
他们都五十多岁了,也没什么文化,学不会什么新知识了,如果是种之前的品种,那凭着经验,就算种不好也种不坏。 但照顾新品种就不好说了,万一再照顾死了可就赔大了。 还是别折腾了,等陶宇毕业他们也就打算颐养天年了。 剩下的这几年,就这么着吧。 听完父母的话,陶宇终于明白了这件事儿的症结所在:他们家是小农经营,求稳是第一要务,投资策略永远都只会是保守型。 但明白归明白,陶宇也难免觉得有些遗憾: 他们村子的地是真的适合果树生长,看着明明有这么好的水热条件,村里的叔伯们也不是不勤劳,却就是赚不了什么钱…… 所以从那个时候起,陶宇就一直在期盼着什么时候能有大型农业公司把自己村子的地都承包下来—— 那时候不仅村里人可以颐养天年,只拿地租不干活。 大公司也会改良品种和种植技术,让这块土地产出应有的价值,而他自己嘛,也可以搭个顺风车,找个离家近的工作。 等了这么多年,大公司终于来了。 林鑫打量着眼前的陶宇,她昨天已经在电话里听村长说明了他的来意——推销果树苗外加推销自己的。 说实话,村里的土地才刚刚承包下来,再加上林鑫觉得就算需要移植树苗也可以等到明年春天,所以她在接到村长的电话之前,是真的还没有想过树种改良之类的问题。 但既然现在陶宇主动找上门来,她也有兴趣听听他怎么说。 “林总。” 陶宇在等林鑫回来的这些天里,早就打好了腹稿。 “我这人说话比较直接,也就不和您寒暄了。” “我家就在村子里,对您改造村子的计划和果园产出都比较熟悉,所以就斗胆给您算了算您租的一百亩果园的收益。” “您承诺每户买了房子的业主都会赠送200平果园的使用权,一共90户,所以赠送出去的果园面积大概是30亩。也就是说,您自己经营的果园会剩下70亩。” “我家原先承包了50亩果园,年景好的时候每年一共有3万多块钱的利润。但这是在果园里的活儿大部分都是自己干,只在农忙的时候请几个小工的情况下。” “而显然您是不可能自己去田里干活的,所有地里的活您都得请人。” “就算您请的人更专业,果子的收成和品质会更好,但再加上土地的租金,成本和利润综合下来,每亩地最终的利润也会和我们自家种差不多。” “也就是说,您这70亩地,每年能挣5万块钱都是好的情况。” 陶宇说到这顿了顿。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