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三回 周恩来南昌决策 毛泽东秋收暴动( (第2/3页)
道:“起义的目的是建立一支由我党直接掌握的军队,联合国民党左派,向国民党右派宣战。坚决反击敌人的大屠杀政策;借以唤醒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朱德道:“有何具体部署?”周恩来道:“你先去包租下城中的大旅行社,准备接待前来开会的各位同志。我来通知附近的叶挺、贺龙两军人马向南昌集中。我们明天在旅社开会,一同研究起义计划。” 次日,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抵达南昌。周恩来在江西大旅行社喜庆厅主持会议,成立了由周恩来、李立山、澎湃、恽代英、谭平山组成的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会议确定以大旅社作为起义总指挥部,任命贺龙为起义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会议决定于7月30日晚举行武装起义。 由于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没有参加党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会后,周恩来亲自来到贺龙的军部,郑重地通知了起义计划,并征求他对起义的意见。贺龙听后非常激动,坚定地表示道:“很好。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我就怎样干。”贺龙,字云卿,湖南桑植人。生的身材魁梧,性格豪爽;圆脸秀目,八字胡须。出身于贫苦农家,青年时好打抱不平,浑身是胆,嫉恶如仇,曾参加蔡锷领导的护国军。随后返乡,带领本村青年农民二十余人,仅凭两把菜刀,夜袭芭茅溪镇盐业局,一举夺得十二支步枪。遂以此为基础,组建护国军独立营,自任营长。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历任团长、旅长。北伐战争中,升任第二十军军长。他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的行为深恶痛绝,毅然决然地走上革命道路,甘愿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当下,他接受了周恩来的任命,立即开始部署起义计划。 7月29日,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之时,张国焘以“中央领导”的身份,从汉口赶到九江,两次密电前敌委员会,阻挠起义。次日晨,周恩来在南昌系马桩驻地秘密召开前敌委员会紧急会议,张国焘匆匆赶来参加。在会上,张国焘强调:“必须争取张发奎参加起义,否则就是蛮干,就是盲动。”其时,张发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时常以左派面目出现,实则暗中反共。张国焘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再坚持要等张发奎参加,才能实施起义。周恩来坚决反对张国焘的意见,坚持道:“起义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一旦贻误军机,就会招来敌人的四面包围,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张国焘依然固执己见,拼命阻挠。叶挺大怒,拍案而起,斥责张国焘道:“张发奎阳奉阴违,与汪精卫勾结得非常紧密,已经在第二方面军中迫害共产党人。”周恩来当机立断:“起义计划要高度保密,决不能让张发奎知道。现在我宣布前敌委员会的决定,起义时间定于明日凌晨四时,起义口令是:山河统一。”会后,各部人马分头行动,积极准备按时起义。入夜,周恩来接到报告,由于叛徒告密,南昌国民党政府已经知道了起义计划。周恩来再次决断:“起义提前两小时,务必于凌晨二时打响。” 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南昌城中枪声大作,起义部队兵分数路,向着预定的目标发起猛烈进攻。第十一军分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二十军第一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猛冲,第二师向牛行车站发起突袭。枪炮轰鸣,弹光闪烁,喊杀连天,全城鼎沸。激战到拂晓,全歼守敌三千余人,缴获各种枪支五千余支,子弹七十余万发,大炮十余门。起义一举成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起义成功后,前敌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精神,宣布此次起义仍然沿用国民党左派的名义,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决心。 中午,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和海外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山、恽代英、徐特立、澎湃、郭沫若等二十五人为委员。任命吴玉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任命刘伯承为参谋长,郭沫若为政治部主任。会议决定起义部队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任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任前敌总指挥。所属第十一军军长为叶挺,聂荣臻任党代表;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廖乾吾任党代表;第九军副军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