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一回 蒋介石背叛革命 白崇禧大肆屠杀( (第2/3页)
挑起战争。英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理,我们将派出强大的远征军,用武力解决此次争端。”陈友仁笑道:“你们有权选择战争。可是,我要提醒你注意,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鸦片战争时的中国了。我们国民政府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完全有能力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徐谦补充道:“我也提醒阁下注意,据我所知,贵国正在经受一场经济衰退,国内百业萧条,恐怕没有应对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实力。”阿马利听罢,急得满脸通红,语无伦次地道:“你……,这个……,今天的谈判,到此暂停。我们改日再谈。”说罢,匆匆离开会场。此次谈判,陈友仁一身正气,敢于斗争,荣获了“铁腕外交家”之美誉。 阿马利连夜与英国政府电报频驰,反复协商,寻求应对之策。三日后,重开谈判,阿马利像xiele气的皮球,在《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上乖乖签字,正式承认将汉口、九江英租界归还中国。 汉口、九江人民的英勇斗争,国民政府内顺民心,外崇威信,坚强回击,捍卫主权,取得了破天荒的重大胜利。收回英租界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大创举,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消息传开,举国欢腾。南昌、广州、上海、长沙等地相继举行了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大会。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汉口九江起雄风,收回租界成大功。东亚雄狮仰天啸,列强胆寒世界惊。 帝国主义者并不甘心失败,而是调整策略,另有图谋。英国公使阿马利返回北京,召集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驻华使节会商,一致认为,张作霖掌控的北洋政府已经丧失人心,难以驾驭中国的局势。武汉的国民政府势力日益强大,即将成为中国的最新统治者。为维护各国的在华利益,必须寻找新的代理人。他们经过反复讨论,把目光盯向了南昌,共同决定扶持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头子蒋介石,使其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会后,他们各自派出说客,前往南昌秘密活动。于是,蒋介石的总司令部忽然变得热闹非凡,洋人频繁出入,政客纷至沓来。蒋介石左右周旋、热情招待,一下子变得身价百倍、神气十足。 其实,蒋介石早就有着寻找外国靠山,实行军事独裁的野心。随着军事实力的不断膨胀,其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北伐战争中,蒋介石利用手中的军权,以军长、师长的头衔收买了一大批旧军阀部队,其实力迅速扩张到近五十个军。有了军队作后盾,蒋介石变得飞扬跋扈,目空一切,不惜采用以军驭党、以军干政的手法,与武汉国民政府作对。他公然宣称:“我就是党,党就是我。”“现在在我指挥之下,国民革命军中只要我服从党,其余的军人绝无二心。”他把各军、师、团的党代表全部撤换成自己的亲信,借以增强对军队的控制力。更有甚者,他借口“战争时期,必须用非常手段,才能确保政令、军令的统一”,以北伐军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唐生智为湖北省主席、朱培德为江西省主席;把自己凌驾于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之上。武汉政府则坚持原则,针锋相对,发布声明,对蒋介石任命的省级政府官员予以否认。 蒋介石恼羞成怒,便公开与武汉政府作对,加紧了反共反苏、制造分裂的步伐。一日,日本驻九江领事江户窜到南昌,与蒋介石会晤,试探蒋介石对汉口、九江英租界事件的态度。蒋介石明确表示:“收回租界之事,系共产党人从中捣乱,武汉政府草率从事,中正不敢苟同。中正认为与西方各国签订的旧条约依然有效,要尽可能予以尊重,所欠外债必须如期偿还,并应充分保护外国投资企业。”江户赞美道:“蒋总司令不愧为眼光远大的政治家、外交家。”蒋介石道:“请阁下转告英国领事,中正将尽力说服武汉政府,恢复英国租界。”江户点头哈腰,应酬道:“一定转达,一定转达。”蒋介石道:“不仅日本、英国,无论西方哪一国,如能平等待我,我们都将与其合作,像对待苏联一样,一视同仁。”蒋介石的谈话抹煞了苏联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本质区别,抽调了孙中山联苏的革命精神。江户听后,感动得涕泗交流,毕恭毕敬。 同日,蒋介石为了求得日本的支持和援助,派遣戴季陶作为私人代表秘密出访日本,与日本外务省次官、亚洲司长、条约局长等会晤,寻求日本的军事、经济援助。随后,又派吴铁城前往东京,向日本政府担保“中国人永不反日”。 对于蒋介石来讲,要想实现其独裁统治,除了拥有强大的军事势力、谋求列强支持之外,能否取得拥有经济实力的江浙资产阶级的支持,至关重要。早在北伐出师前夕,应广东省政府和广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