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桶 第三百一十五碗 威王殿下白衣渡江 (第3/3页)
当夜,朱武向王轼讲述了前线的势态,逻些城,也就是布达拉宫所在地,守军被困数月,呼延灼一直没有发出强有力的援军,只是按时送去补给,吊着守军的命。叛军组织了数十次进攻,但都被忠勇的燕军打退。叛军见久战不下,开始联合,目前已经在逻些城聚集了数万兵力,看样子似乎准备等到冬天发动致命的打击。 而且叛军还时常派出部分军队绕过逻些城,sao扰燕军运粮部队,威胁后方与前线的补给线。从成都出发,进入吐蕃,有可能马上就会遭遇敌人。八百人,实在太少。但最困难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吐蕃境内,中原人士一旦进入,因为地势太高,空气稀少,会出现头痛,气短,胸闷等病状,实在是苦不堪言。身体强壮的三两天就可以适应,稍微不慎,有可能六七天才能恢复。 如果王轼执意要去,那就必须面对从成都出发,一直到逻些城千里之间的叛军部队。到底有多少人,难以估计。运气好的话,或许能避开一些,运气要是不好…… 王轼似乎并不害怕,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八百骑出发了。出成都,越过大渡河,直扑吐蕃境内。那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人烟稀少,常常奔走半天看不到一户人家。不过这样也好,没有人也就不存在敌人,如果能一路平平安安到达逻些前线,那自然最好不过。 到时候,自己在逻些城里,呼延灼不敢不发兵。虽然自己假借视察为名,冒进前线,但好歹是亲王身份,呼延灼知道轻重的。 一路星夜兼程,越往西走,部队人马渐渐开始出现朱武所说的病态,连王轼自己也感觉到心慌气短,就是原地站着也好象背了几十斤的石头。不信邪的他现在才知道,这里果然是虎狼之地。 一道金沙江横在面前,本来这里以前不叫金沙江,但因为此地河中盛产金沙,自宋代时有许多人在河中淘金,由此得名。但战乱一起,淘金人早就逃命去了,金沙江畔,空无一人。两岸都是群山环绕,只闻兽鸣鸟叫,何来人烟? 看着湍急的河水,王轼本事再大,也是一筹莫展,只得派人四处巡访,看附近有没有人家,借得船只渡江。倒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有祖居此地的百姓,不愿离开家园。听闻朝廷官军前来,这些百姓不胜欣喜。因叛军作乱,焚毁百姓船只,他们中有的人把船埋在地下,躲避搜查。 此时挖出渡船,运送官军过河,自是不必多言。 因船只较小,一次至多运送二三十人,王轼随先头部队过河,正被“高原反应”所折磨,忽听杀声四起! “王爷,中埋伏了!”辛弃疾“呛”一声拔出佩刀,护在王轼面前。 只见那群山之间,奔出无数人马,直向他们扑来!此时渡过河的,不过两百余骑,还有五百多人在河对岸等待,情势万分危险! “来人,保护王爷回去!我断后!”辛弃疾表现出了武备学堂的军事素养,临危不乱,命令部队保护王轼回到对岸。 王轼其实也有些慌乱,但仔细一看,对方兵力远超我军,只怕十倍不止,至少也当在三千人以上,况且从四面八方冲过来,一旦短兵相接,我这两百多人只会全部被逼入河中淹死! 敌人渐渐接近,多是步兵,王轼一把推开辛弃疾,大声疾呼:“敌军忽至,退则必死!本王愿与将士们一同战死!有胆的,跟我来!”遂翻身上马,从怀中取过面罩戴上。这却是有原因的,只因他长相俊美,甚至是柔美,吓不到人,临阵之将哪个不是凶神恶煞?辛弃疾建议他戴上凶恶的面具,恫吓敌人。 此时,众人只见白马白袍一少年,面罩恶鬼面具,一马当先,直冲敌阵!但在数千人的敌军面前,他单枪匹马,何其弱小? 怪事随后发生,王轼一冲入敌军,手中镔铁长枪上下飞舞,竟连挑数人!其他敌军居然纷纷后退!甚至还有人吓得避让不及,摔倒在地! “弟兄们,保护王爷,杀!”辛弃疾被王轼英雄所震动,再不迟疑,率领过河的两百余骑,全力冲杀! 王轼早已杀得性起,那手中长枪从不虚发,每刺必中!在如潮的人群中,他的白袍尤其醒目,所向披靡!想当初,西楚霸王冲锋陷阵,恐怕也不过如此! 不到一顿饭的时候,叛军仓皇撤退,王轼取过硬弓,连发三箭,射杀对方三名骑马的将领。敌人军心大乱,溃不成军。两百人,竟然击退了十倍以上的敌人!尽管,对方只是一群没有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