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吴用病逝 王钰哀悼 铁骑出征 直扑草原 (第3/3页)
,倾向于立皇长子王战。臣之前表示过反对,理由是皇长为乃庶出,又有赵家的血脉。陛下一定不以为然,但臣不是顽固不化。陛下可以不在乎这些,但有人在乎。说句不敬的话,若有一天,陛下龙御归天,假如汉王继位,难保不会有人拿他的出身作文章,这才是臣所担心的。” 王钰此时才明白,原来吴用反对立王战为太子,并不是食古不化,而是有他的考虑在。的确,假如自己有一天不在了,王战当了皇帝,他的出身将会是他一生的政治包袱。这一点,吴用倒是比他考虑得周到。 “爱卿的话,朕记住了,朕会慎重的考虑的。”王钰点头道。他一直问吴用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自然也希望他对国家能有一些建议,可也希望他对私人提出一些要求,这样也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作为一个为国家立下卓越功勋的元老大臣,他提出什么要求,都不为过。可吴用的遗言,语不及私,都是在为公。他甚至没有要求皇帝,在他死后,善待他的子孙。 “臣,可以放心的走了。从今以后,望陛下好生珍重,臣于九泉之下,也必定日日为陛下祈福,为大燕祈福,为中华祈福……”吴用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王钰一看不妙,连唤数声不见答应。 “御医!御医!” 大燕兴武二年七月,幽国公,太保,资政殿大学士,大燕帝国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吴用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消息传出,举国同悲,皇帝王钰下诏,追赠司空,谥曰“文襄”,陪葬皇陵,将其坟头加高十尺,表示尊敬。并在对蒙作战正在紧急布置关头的情况下,废朝三日,以示哀悼。 就在国家正在准备扫平蒙古的时候,吴用的去世给了王钰很大的打击。不管于公于私,他与吴用的关系都非比寻常,这位追随他二十年的老臣,撒手西去,让王钰悲痛万分。出殡之日,皇帝亲率满朝文武扶棺出城,极尽哀荣。 王钰甚至不顾皇帝应有的威严,抚棺大恸,哭送吴用的灵柩出北京城,一直站在城门口,眼睁睁的望着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就此一去不复返。回忆起吴用追随自己走过的这二十年,王钰悲伤的对大臣们说道:“虽朕之家国,实由吴公创造,今老大人驾鹤西归,如断朕臂,丧朕肱股,摧朕心胸,何其痛也!”文武百官闻之,莫不垂泪,也为这难得的君臣情谊而感动不已。 八月初,王钰亲笔草诏,告谕全国,高度评价了吴用的一生。 “惊悉幽国公,太保,资政殿大学士吴公讳用病故,噩耗传来,痛悼万分!顾吴用忠贞英雄,勤于国事,数十年来,屡有大功于社稷。如今西去,彪炳千秋!惟在此平乱中途,三军未动,先丧大臣,使国家遂失长城,损失过大,情何以堪?此朕追念素所信赖爱护之贤臣,不禁悲痛无已者也!至吴用鞠躬尽瘁,功在国家,所有表扬抚恤诸事,自当从优拟定,呈请朝廷明令施行。其家属,代朕善为抚慰,务继吴卿之遗志,精忠报国,是所切望!闻耗仓促,未能尽意。兴武二年,年月日。” 皇帝亲笔拟诏,宣布全国全军,为大臣举行国葬,这不但在大燕一朝,甚至整个中华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可见王钰与吴用君臣之间,情谊深厚,已经不是世人所常见的那臣勾心斗角,伴君如伴虎的情况了。 吴用病逝以后,王钰因为悲痛过度,也大病一场。半月不能理事,在此期间,蒙古接连犯边,八月初,竟然从北往南,一路打到辽东行省。辽东总督李纲,飞马向幽云卫报急,东北军却因未得皇帝诏命,不敢轻动,只能被动防御。 王钰在病中得知此情况,龙颜大怒!此时正值秋高马肥,大燕数十万铁骑整装待发!王钰毫不犹豫,一纸诏命,宣布全军,即日出征,为朕踏平蒙古! 大燕兴武二年,三路大军,共计二十五万众,分头出击,直扑蒙古大草原。战争机器一开动,全国上上下下都围绕着对蒙作战而运转。甘宁卫范道远,总督各路兵马的粮草,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 东北军岳飞部,一直以来便是东北拳头部队,开战的诏命一下达,岳飞亲率四万精锐骑兵,飞扑呼伦贝尔地区,企图一举捣毁蒙古人的祖宗圣地。 大将军林冲率十一万装备精良的南府军出山西,越过长城,寻找蒙古主力部队,伺机决战。上将军呼延灼,率十万大军从真定出发,高歌猛进,在林大将军侧翼,齐头并进。 然此三路大军,发兵数日,只遇小股抵抗,并未见蒙古主力部队。看来蒙古人不笨,他们想凭借自己的优势,大玩拖字诀,企图拖垮燕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