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_第一百四十二碗 整军备战 讨伐西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碗 整军备战 讨伐西夏 (第2/6页)

想法,准备把御史台扩充一下。起用一批新人,将国家这个监察部门好好整顿一番。这次出京,让我感触很大,地方官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很容易走上斜路。像陈东这种人,急公好义,嫉恶如仇,正合适作监察弹劾的官员,而且这种新人,他们没有背景,官衔也不高,说得俗一点,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任用他们巡视地方,他们就不会有所顾忌,大可秉公执法。你说呢?”王钰这个想法,已经考虑很久了,只是没有时间去办理而已。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察机构,吏冶就会逐渐腐败。

    大宋之前虽然也有监察御史等官,但大多流于表面,并没有切实的执行他们的使命。

    “嗯,王爷这个想法很好,今科所中的进士,大多都还在候补,不如让他们代表朝廷到地方巡视,他们刚踏进官场,一腔热忱,急欲作出成绩,必定会尽心尽力的。甚至这可以形成定制,凡是新取的进士,都要经历这一关,才能提拔。”

    大宋宣武元年年底,王钰连下重手,废除三司与审官院,将职权重归户部,吏部,并分别任命许柱国和李纲,为户部吏部尚书。又改革御史台,选用包括陈东在内的十余名今科进士,担任“巡按使”一职,代表中央朝廷,巡视地方,考察民生吏治。

    巡按使为从七品小官,但职权却是相当的大,拥有“密折专奏权”,无论民生,吏治,河工,漕运,赋税,都可以绕过层层官府,直接上奏到中书省政事堂。这种制度,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内参制度”,不管你多大的官,都有可能被巡按使一纸密奏给参掉。而巡按使每年一换,分别代表朝廷巡视不同的州府,只要在制度之内,巡按使提出的任何有关监察的要求,地方官府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甚至包括各级官吏的家产情况。一旦巡按使怀疑你贪污受贿,就有权核实你的财产状况,如果不能解释清楚巨额财产的来源,那么对不起,参你一本。

    在这一年的年底,搁置了多年的新土地法才经由中书省颁布实施。当初王钰接连颁布新的工商法,财政法,军法之时,童贯曾经提醒王钰,不要拿土地作文章。而且当时的情况,也的确是不适合颁布土地法,因为土地大多集中在权贵手中,一旦触及了他们的利益,就有可能招致他们强力的反弹,影响到整个变法大业。

    而现在不同了,自从新工商法生效以后,整个大宋国内,尤其是东南沿海,和山东一片,都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手工作坊,工商业空前的繁荣起来,许多农民在农闲的时候,进城作工,甚至放弃土地耕种,全职作工,以换取丰厚的回报。以至于造成了“千里空地无人种,城郭只闻机簇声”的奇怪景象。

    大宋生产的丝绸,瓷器,铁器,茶叶,锦帛,以及许多工艺品,远销海外。从泉州,登州现发,形成了两条黄金航线,海商们从这两大港口出发,将大宋的物产运至海外,每出海一次,所获得的利润常以数十倍计。而海外贸易的空前繁荣,也带动了造船业,手工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出海的商船,也把中原文明带到了海外各国,每次商船回国后,都有许多南洋诸国的商人,学者,僧人,甚至是达官显贵跟随着大宋商船一齐来到大宋。在宣武元年,就曾有占佛国的国王领着王子亲自到大宋递交国书,受到了大宋皇帝赵桓的热情接待。而大宋的水师,也时常出海,为商队保驾护航,历来威胁大宋商船的海盗一度销声匿迹,大宋声威,远播海外。

    朝中大臣对这种情况很是担忧,中华有史以来,历朝历代,都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现在老百姓都不耕地了,跑去作工,长此下去,土地谁去种?国家的皇粮怎么收?

    在这种大环境下,新的土地法应运而生,但新的土地法并没有像原先设想的那样抑制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封建王朝的大害之一。王钰之所以不抑制土地兼并,有他长远的思考。他在红秀,童素颜等人的帮助下,时常阅读史书,从历代史书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每一个王朝立国后,都会分配土地,造成数以百万计的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的日积月累,土地开始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活不下去的农民便铤而走险,发动暴乱。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循环,农民起义——朝廷崩溃——建立王朝——重新分配土地——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这种作法固然可以保证一些农民有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作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捆绑在自然经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