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三百六十七章 伤寒疫来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七章 伤寒疫来临 (第2/2页)

把麦秸和麦子一起收获了。

    麦子加麦秸,有七八百斤,甚至上千斤,对吧。

    所以,麻一亩地,收两千斤,很正常的。

    再后,种植西瓜的方法。

    区种瓜:一亩为二十四科。

    一亩,分为二十四个瓜垄。

    区方圆三尺,深五寸。

    瓜垄方圆三尺,深五寸深。

    “一科用一石粪,粪与土合和,令相半。”

    一个瓜垄,用一石粪,粪和土混杂掺和。

    “以三斗瓦瓮埋著科中央,令瓮口上与地平。”

    ……

    李孟羲直看到半夜,终于,把汜胜之书给看完了。

    书中内容不多,但是,李孟羲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笔记记了厚厚几十页。

    抬头一看,夜已经深了。

    李孟羲瞌睡的打了个哈欠。

    卷起竹简,然后睡觉去了。

    ——

    本来的历史中,席卷汉末的伤寒疫最终还是爆发了。

    李孟羲在长安受到各地急报的时候,长舒了一口气。

    终于来了。

    伤寒疫,之前已经想过伤寒疫有什么抗疫措施呢。

    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李孟羲起身,去把书柜里《医书》一书翻了出来。

    医书中所写,抗疫方法有,隔离,斩断传播途径,医用酒精口罩,再加上血清抗体法,和病毒灭活法。

    其中,还需要用到注射器,玻璃试管。

    注射器,可以稍微做大一点,做的跟给猪打针的注射器那么大也行。

    想通了一切之后,李孟羲立刻召集旧部,木匠营鲁犁并其麾下所有木工,还有田卜,并整个回天营。

    开始着手制作注射器。

    同时,朝廷召令,召集来了两个名医,一个是张仲景,一个是华佗。

    李孟羲命令两人开始研究能用于伤寒疫的药方。

    而李孟羲自己,去试制试管玻璃去了。

    生产玻璃的配料是什么,李孟羲一时只能想起一则故事。

    传说,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石英沙,加小苏打,就能烧制玻璃的吗。

    李孟羲眉头舒展。

    小苏打,中原谓之为碱。

    石英沙,就是纯净的沙子。

    这两种原材料,都比较容易得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