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学院 (第2/2页)
的农书。 “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 种稻的时节,也是春天,跟麦子一样。毕竟,春天万物复苏,冬土解冻。 待春天土解,气温上升,把需要移植稻苗的土地细细耕上几遍。 “种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适。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原来,汉代就有了培育水稻的水田,和移田种植的方法。 水稻是得先培育稻苗,然后把稻苗一排排插进水田中,这就是插秧。 汜胜书中有写,写到育苗池不能过大,尤其不能太深,不然,挑水灌田的时候,就费工费力。 李孟羲深以为然。 “稻地美、用种亩四升。始种稻欲温、温者缺其塍,令水道相直;夏至后太热,令水道错。” 水稻一亩地用四升稻种,种的时候,因为是水田,如果温度高,水热,就怕把苗烫死,所以,稻田的水利系统,应有换水的设计,夏日炎热的时候,需要尤其注意。 “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 稻米,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吃的米,粳米,一种就是糯米。 粳米可以当主食,糯米也可以当主食,但是,糯米不太好消化。 糯米用来包粽子,做米酒,简直美味。 中原地区,很早就有了粳米和糯米两种米,既然涉及了稻米,李孟羲突然记起,好像南越那边,有可一年三熟的占城稻。 宋朝时,占城稻被引进中原,大大增加了中原的粮食产量。 也不知,汉代有没有占城稻,如果有,花点时间可以引进过来。 粮食为国家基石,能增加粮食产量,花再大代价也是值得的。 李孟羲于是就在笔记上记上,占城稻相关事宜。 再往下,为黄豆的种植之法。 “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黄豆比较耐旱,年景不好的时候,种黄豆可防备出现粮食绝收的情况。 “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 而大豆毕竟不同于粮食,大豆产量比不过麦,也比不过小米。 而且,既然是灾年,哪怕豆类植物耐旱,想必产量也比不上丰年。 而如果全部种大豆,得种多少,才够吃呢。 汜胜已经给出了答案。 统计家里的人口,每个人,种五亩大豆,可够一年食粮。 “三月榆荚时有雨,高田可种大豆。土和无块,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 又提到了三月榆钱挂树的时间点,通篇看下来,李孟羲发现,好多作物,都是榆钱挂树的时候开始播种的。 播种黄豆的时候,土地板结,但是,没有硬土一亩地,播种五升大豆种子。 如果土地没有板结,就更好了。 “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 夏至后二十天,可以种大豆。 “戴甲而生,不用深耕。” 意思是,大豆有坚硬的外表皮,而且,发芽能力强,不用耕的太深。 “种之上,土才令蔽豆耳。厚则折项,不能上达,屈于土中则死。” 黄豆种植的时候,土稍微盖在黄豆上就可以了。 如果土太厚,氧气不够,黄豆就不会发芽,憋死在了土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