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离离原上草 (第2/2页)
五道刻痕分成了六份。 每份代表着一个时辰。 然后李孟羲拿着环首刀,做锉刀用,在时盘边缘,刻出了一些小的刻度,把时盘的可测量精度,提高到了刻钟。 片刻之后,时盘刻度完成。 吹去时盘上的木屑,李孟羲拿起时盘,再次对着太阳对照时间。 午时四刻,中午十二点了,最热的时候。 砖头头上顶着一件衣服,阳光照不到他。 李孟羲忙着编甲,他被晒了一上午,一抬头是中午了,他这才感到了热。 一上午的努力,成果出来了。 李孟羲成编出了一条两约二十公分宽的甲片带,他正把甲片带首尾连接起来。 等首尾连好,一个水桶状圆环形的的扎盔成了。 李孟羲拿着成品,左看右看,觉得……好丑。 好歹算是自己开始编甲事业之后,第一件成品,很有纪念意义。 “过来砖头!” 李孟羲叫弟弟靠近他一点。 把扎盔扣在弟弟的小脑袋上,虽说李孟羲就是照着弟弟的脑袋的大小做的头盔,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经验又不足,第一次做,做的大了。 头盔大的像个桶,扣在弟弟头上之后,一下滑下来了,遮住了弟弟的眼睛。 李孟羲不厚道的笑了。 太大了不行。 李孟羲把头盔从弟弟脑袋上拿下来后,琢磨是否拆一行甲片,能缩小一圈的话,或许就匹配了砖头的头型。 砖头好奇的跑过来,趴在哥哥的背上,指着扎盔说,“哥这个不是斗笠。不是斗笠啊。” 李孟羲糊弄弟弟说编的是斗笠,这下谎圆不了了。 好算又编了个理由把弟弟糊弄过去。 李孟羲拿着环首刀又开始拆甲片。 拆掉了一列甲叶之后,再把甲带首尾相连,又花了不短时间。 改过一回的扎盔再往弟弟脑袋上带去,竟然又小了。 李孟羲扶着额头,心中顿生无力感。 弟弟脑袋太小了,头盔的容错率太低,如果是大人,头盔多一列甲片或少一列甲片,就是松一点紧一点的问题,可放在弟弟这,多一列甲片,就大了,少了一列甲片,就小了。 又没有更小的甲片去替换,李孟羲想到用取巧的方法,他准备用绳子把甲带两头系起来,像绑鞋带那样,把扎盔系起来,就不存在大一点小一点的问题了。 可是这样一来,头盔整体的强度会降低,后脑勺的防护也会有漏洞。 李孟羲龇着牙,对扎盔咬牙切齿的思考着。 脑海中,前世看到过的乱七八糟的关于扎盔的信息,如放电影一般快速闪过。 最终,记忆的画面定格在一顶出土于汉墓的头盔上。 与李孟羲这个上下同宽的水桶状头盔不同,那顶真正的汉扎盔成上细下宽的形状。 “咦?”李孟羲突然灵光一闪,他觉得自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如果把头盔做成上窄下宽的样式,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不适配头型的问题。 头围大了,就戴稍浅一点,头围小了,就戴深一点,头盔和头就能卡的紧一点。 这样就不必用绳子系了。 李孟羲一拍脑袋,知道该怎么做了。 头盔做成上细下粗的形状是吧,很简单啊,编甲的时候,每往上编一圈,就减少甲片的数量,不就能越往上越细了吗? 等越来越细,连在一起,不就成了一顶完整的扎盔了吗?而不像现在这样,弄什么半包围的盔。 突如其来的灵感,让李孟羲激动不已。 “我懂了啊啊啊啊!”李孟羲狂叫。 弟弟奇怪了看着哥哥。 那就,重新拆了吧。 李孟羲看着手中好不容易编好的甲带想着。 知易而行难,本以为有一定的经验,编甲会很容易。 没想到实践起来,处处不易。 李孟辛苦的把甲片一片的拆下来,割断的麻线头丢在一边,已经卷了一大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