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大佬在年代文里暴富_第11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9页 (第2/2页)

声男人几步就挤到了桌子前,“我叫钱三,你找找我。”

    姜文兰对他有印象,从没公布的总成绩单上一顺,就找到了人,“一百五十名。”

    钱三不服,“不可能,我怎么会考的那么差。”

    他信誓旦旦,大家好奇的不行,一个劲儿地朝前挤,伸着脖子看。

    万家村的人,比他还有自信。

    “迎春,给他看,还怀疑我们走后门,我们是那样的人吗,最后一个不是咱们村的王家大哥,就拿出来他的,对对。”

    “对,拿出来,对对看,谁好。”

    万家村的人成绩好,有人不服,姜迎春早就想到了。

    她也不多说,直接抽出第一百张和第一百五十张,“你自己看吧。”

    旁边的人,伸着脖子看过去。

    “我看看,哪个好。”

    “这个这个,你看看,字写得板正,还没有空着的,这个好,另一个,写得啥玩意,涂的一片一片的,一看就不行,钱大哥,我就知道,你做得肯定好。”

    钱三正面反面翻了一下,半晌不说话,他脸色越来越红,最后一声不吭,扭头就走。

    “哎,咋了?”

    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你那眼睛,咋长那么大的,那么大的名字在那写着,你看不见?那个写得乱七八糟的,才是钱三的卷子。”

    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

    “还有谁不服?”

    第66章 全国商品展览会 ·

    董家村, 是率先发起向万家村学习号召的村。

    过去一年,对于董家村来说,也是意义不凡的一年, 因为董得志的眼光,和村民们的信任, 他们是继万家村之后, 第一个尝试学习大棚种植技术的村。

    回报是丰厚的。

    在姜文兰考上大学之后, 就确定了盖大棚的村民,蔬果已经在年前年后出棚了。

    收购的大卡车,直接开到了村头。

    完全不用担心卖的问题。

    只是当时保守, 都是三五家凑了一个大棚,每家到手的纯利润,并不多。

    可这大棚已经盖起来了,以后,一年四季,都能种。

    这第二茬种大棚的,也是充满期待。

    他们种的晚,蔬果上市,得到二月份。

    正当大家下定决心, 明年要扩大大棚种植规模的时候,姜迎春工厂招工了, 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名。

    姜迎春工厂福利有多好,看董柱子就知道了。

    以前,董柱子家, 说句和要饭的差不多也不为过。

    董柱子爹有神经病,不吃药就犯, 他十来岁的时候,他娘跟人跑了,董柱子基本上就是村里人看着可怜,东家给一口,西家给一口养大的。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