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枭雄卢俊义_第七十四章 荆公后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荆公后裔 (第1/2页)

    蔡京、童贯、朱勔、李彦、王黼、梁师成、高俅,以及蔡京的二子蔡攸、蔡绦,这些赵佶时期把持朝政的jian贼全部被贬谪,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又相继被赐死、病死或者仇杀。

    其中蔡京、王黼、梁师成和蔡京的第二个儿子蔡绦跟齐军没有过于直接的冲突,卢俊义就没有难为这些人。而童贯平了方腊、王庆、田虎,跟这三个巨寇的残部将领仇怨似海深,他还曾预谋杀害姚平仲、韩世忠;朱勔在苏州应奉局巧取豪夺,鱼rou东南,造孽甚重;李彦在主持西城括田所时对梁山泊一带横征暴敛,强抢良田,危害甚多;高俅不仅曾断送王进、林冲、杨志、史文恭等人的前途,而且还在讨伐摩尼教时多做杀虐;蔡攸在征讨王庆时杀良冒功、jian杀掳掠,无恶不作。卢俊义自然不能轻易让他们死掉,赵桓派人杀掉的只是替身。

    卢俊义派人从俘虏、奴隶中选出跟童贯、高俅等人相貌酷似的,再化妆打扮好,然后派出精锐特工将这些被药物控制好的替身,前去那些jian人所在地,在赵桓的钦差赶来之前“移花接木”,将换好的真人押回山东。赵桓的钦差见到那些jian人的相貌二话不说,就派人将其斩首,即便他们发现已经被人掉包,也只会怀疑是赵佶使诈,而不会怀疑到齐国。其中高俅的替身干脆就在回汴梁的路上落水而亡。

    童贯、朱勔、李彦、高俅、蔡攸,包括蔡京的女婿梁中书,这些恶人,尽被跟他们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齐军将领们一人割下一块rou凌迟处死。这凌迟执行彻彻底底地实践了卢俊义当初给这些将领们许下的诺言,即“利用完这些贪官后就替你们报仇雪恨。”

    当然给这童贯、朱勔这些人实施凌迟之刑是在东京汴梁貌似平静以后,赵宋小朝廷给各地发文拒绝地方勤王时,卢俊义才将这六人爆出,让将士们发泄掉心中的怨恨。

    而这一段时间,卢俊义还是先将六贼派专人看押起来,坐看赵桓的表演。

    靖康元年正月初一,赵桓下诏书让中外臣僚庶民敢言朝政得失。

    但正月初二,完颜宗望所率领的东路军攻陷浚州,把守黄河北岸的宦官梁方平日日聚众饮酒,不做防备,等到金兵大至,就仓皇败下阵来。黄河南岸的何灌守军一见到金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触而溃,烧断桥梁后望风而逃,黄河防线竟然没有一兵一卒防守。金兵从容不迫地渡过所谓的黄河天险,直向宋朝的首都东京杀来。

    当天,不知梁方平大败的赵桓正式下诏书,准备仿效先祖宋真宗当年在辽国入寇时到澶州御驾亲征退敌而签订“澶渊之盟”的故事,自己也玩一把御驾亲征。他任命吴敏为亲征行营副使,集结兵马于殿前,摆出一副欲与江山社稷共存亡的姿态,妄图挽狂澜于既倒。 但是,靖康元年正月初三,东路的入侵金军突破黄河天险已经渡河的消息传到了宫中,赵佶一见大事不好,便南逃去了,一些王公大臣也都纷纷收拾行囊准备潜逃,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

    赵桓一看老爹跑了,自己也跑肯定不能了。本来靠着黄河天险,御驾亲征说不准还可以碰碰运气打败金军,但是现在天险变通途了,亲征的事情断然不敢再继续了。

    正月初四,天刚一放亮,赵桓就在宫中紧急召集百官议事,商讨是战是和。

    金兵占领燕京以后,赵佶曾经派遣给事中李邺出使金军阵前,请求议和,碰了一鼻子的灰回来了。这个小子被吓破胆了,逢人就渲染“贼强我弱”,称金国军队“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总之是金兵无所不能,跟天兵天将差不多。本来朝廷上遍布胆小如鼠的人,听了这些话,更是觉得金人不可战胜,早早投降或者逃跑为妙。宋人喜欢起外号,这个长敌人之气、灭自己威风的李邺被时人称为“六如给事”。

    宋朝大部分君臣的想法也是如此,以太宰白时中、李邦彦为代表的主和方代表了大多数的意见。他们想效仿唐玄宗“安史之乱”时避祸四川,避敌锋芒,把首都迁移到襄阳,这里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并且是难于征服的地方。这个迁都的主张得到了准备逃跑而又不好意思逃跑的赵桓的赞同。但是以兵部侍郎王棣为代表的少数派不同意这个做法。

    王棣的来头不小,他养父是王雱,王雱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荆国公拗相公王安石。王安石有两个儿子,王雱和王滂,其中王雱无子,从家族中承继一个养子,是为王棣;王滂则有一子名为王桐,官承事郎龙图阁直学士,王桐现有一子,名为王钰,恩授承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