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驯(强强) 第71节 (第2/2页)
“老师,你没有生气了吧。”周达非侧躺着枕在枕头上,忽然伸出手拽了拽裴延的衣角。 “.........” “你不是困了吗。”裴延的语气说明他显然还没消气。 “老师,你今天本来答应要给我看剧本的呢。”周达非眨巴眨巴眼睛。 “.........” 裴延揉了下眉心,伸手把电脑合上,“你写了什么,拿来给我。” 周达非噔噔爬起来,把自己上午刚写完的小短片和最近还算成体系的东西拿来了。 裴延不管跟周达非关系处在一个什么状态,谈起艺术的时候总是平和客观的。 他高效而耐心地看完了周达非写的剧本,发现比从前有了显著进步。 “你不喜欢那种套路、程式化的情节,对吗?”裴延问。 周达非正盘腿坐在一旁,闻言道,“不是的。” 裴延有点意外,“哦?” “其实我并不盲目讨厌任何情节。”周达非认真道,“在我看来,每个情节本身都是中性的、无罪的,关键在于创作者怎么运用。” “无论是平平无奇、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都是创作者的问题,而不是情节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后来为人诟病的所谓烂大街的情节——第一个把它们写出来的人,都是天才而用心的。”周达非说,“不过后人不带脑子地效仿,没有立住人设和背景,没有足够的铺垫,剧情的发展也不合乎逻辑,盲目地抄些精华桥段,就全是狗屁不通。” “我讨厌的是生硬地把一些热门的情节加入不合适的故事里,那是庸俗、尴尬且完全不合理的。” 裴延微微点了下头,像是在认真思索后认同了周达非的观点。 “比如?”裴延说,“一见钟情?” “嗯,”周达非抿着嘴,“一见钟情就可以算。” “我一直认为那些看起来玄学的一见钟情,背地里都是有原因的。” “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人们有些时候不太能看得出一见钟情的根本原因——甚至连当事人都未必意识到。” “但是在艺术作品中,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必须表现出来的——明示暗示都可以。否则,一见钟情这个情节首先难以成立,其次没有作用。” “它就变得完全是为了推剧情而存在,是苍白无力的——除非作者写它就是为了荒谬和讽刺。” “你觉得什么情况下的一见钟情才是合乎情理的?”裴延似乎变得饶有兴致了起来。 裴延的话意味深长,可周达非皱了皱眉,竟真的认真思考起了一见钟情的合理性。 他想了会儿,“以我个人观点来看,不论什么类型的一见钟情,本质都是源于人物内心的某种缺失或者欲望。而他/她爱的这个人,起码在他/她自己的感受里,是完美契合了这种缺失和欲望的。” “这种缺失或者说欲望,本身可大可小。”周达非说着,随手从地上找了笔和几张纸,十几年理科教育带给他的思维终于在此刻显露了出来。 “缺失越大,所需要的契合度就越小,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谈恋爱容易一见钟情,因为那是最躁动、最渴望、最好奇的时候;反之,如果契合度够高,那么不算很大的缺失也可以引发一见钟情。” “比如一个全心爱着某人的人,就不会有情感再去爱另一个人,如果爱了,只能说明他跟之前一个人本就存在裂痕;” 周达非边说边写笔尖飞速,夹杂着各式各样的符号和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简写。 裴延同为创作人能够体会周达非此刻的状态,他被戳开了一个灵感点,像一个支点撬动地球一样,相关的想法源源不断地涌现了出来。 这些想法未必都有用,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灵感乍现的时候压根现在来不及多想,只能先记下来。 “一见钟情未必发生在第一面,”周达非的思维发散性很强,“只要是一瞬间萌生、之前没有基础的都可以算。” “而且广义上未必局限于爱情,也可以是别的,譬如陪伴、理解等等。” 周达非的困意被一扫而空,他精神抖擞地写满了一整页纸,浑然没有注意到裴延的眼神。 为了方便以后查看,周达非还在最上方标了几个大字:一见钟情理论。 裴延:“.........” “我暂时就想到了这些。”周达非写完后递给裴延,像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开放性问题后滔滔不绝了许久还自觉不满的超级优等生一样。 “.........” “嗯。”裴延接过那张纸,象征性地扫了眼,“想得不错。” 看完周达非的剧本,裴延又继续开始了工作。而周达非在被头脑风暴短暂刺激后透支了体力,躺在一旁很快就睡着了。 裴延直到凌晨一点半才完成了今天的工作,可他依旧毫无睡意。 那张一见钟情理论的手稿被周达非压在一旁,裴延想给它拽出来又不敢用力,怕扯破了纸又怕吵醒了周达非。 试了几次后裴延最终选择放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