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园全都重生了,除了……[九零]_幼稚园全都重生了,除了[九零] 第29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幼稚园全都重生了,除了[九零] 第295节 (第2/3页)

看起来就是不怎么好惹。美是真的美,看起来也是真的甜。是甜美的美。

    可是,眼神就是透出不好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家还是相信“窗户”的。

    陶丽华这边干的十分不错,如火如荼的,那头儿容家栋的生意也很不错,深秋的时候他跑了一趟内蒙,虽然那头儿有堂哥一家子盯着,这是双赢的事儿,但是容家栋还是过去又仔细的叮嘱了一番。这个也是不能大意的。

    不得不说,容大伯真是十分感谢容家栋,如果不是他搞起这个,他们家也不能跟着起来。现在的日子,又比以前好过了很多。容家栋倒是不居功。

    他也是做生意,如果他们这边的成品不好,他一样是不会要的。

    他们双赢,彼此就客客气气,如果谁在其中以次充好,那么他也不是会算了那种人。要知道,按照他收购的数量,换一个地方,也是会得到当地政府礼遇的。

    这个道理,他大堂哥容家山或许不懂,但是三堂哥一定懂的,他是走仕途的人,容家栋在他们老家的镇上收购,几乎是包揽了全部,县里其他的乡镇也有不少会送过来的。他作为县里小领导,这都是功劳的。

    他想以后发展的更好,就不会让大家以次充好。

    人么,见多了,就识广。

    他看的出容家栋是什么性格的人,当然,这也是容家栋有意让他看出的。

    互惠互利,大家都好。

    若不然,不用说。

    他大哥二哥都跟着容家栋喝汤,在其中得点好处,容家栋看在亲戚的面子上肯定是不会太计较,但是如果东西不行,这就是大事儿。所以他不管出于个人感情还是工作需要,都再三的敲打两个哥哥。

    赚可以,但是不能糊弄人。

    他们把握质量,这才能细水长流的做下去。

    好在,这两个其实也是老实人,没想的那么许多。

    今年冬天的毛线,卖的更好了。

    陶丽华他们挣钱,那挣的是服务的钱,但是容家栋他们可不是。他们这边厂子又扩大了一些,几乎每天都在出货,同样是毛线,容家栋他们暖洋洋几乎是占领了沈城七八成的市场。

    就这,省内的其他城市一样卖的也好。像是距离沈城比较近的煤城还有峥岛这些地方,也都进货频繁。江海算是省内距离沈城比较远的城市,可是一样有市场。

    就说这羊毛线羊绒线,别看内蒙好几个知名的品牌,但是就他们省内来说,还是暖洋洋更好卖。就很奇怪,对于毛线,大家更信任本地品牌。

    陶丽华那边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是五六万。

    但是容家栋他们在这个厂子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就是陶丽华他们店的十倍了。

    是的,就是这么大的利润。

    不过,他们的毛线,秋冬也是卖的最好的时候,夏天是达不到的。

    按理说,天气冷了之前,这毛衣毛裤都该准备好了,但是实际上不是呢,夏天吧也卖货,但是还是不如秋冬好卖,有时候不缺的话逛街,看到好看的毛线颜色,也会心动入手的。

    其实毛线这种东西不是服装,没有那么多的款式,大家除了认牌子,就是看颜色。暖洋洋的颜色,出的特别的频繁,而且几乎没在旁的牌子看见。

    这样的颜色,赶紧织出来穿才特别啊。

    容家栋其实也是跟大城市学的,他看到人家的颜色就很多,没想到颜色多果然是一个很有利竞争因素。回来之后,他也自己试着增加不同的颜色。

    真的很不错。

    总之这个冬天,他们是大赚特赚。

    容家栋几乎用一年半就抢占了本省市场,这么迅速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他也往外地走货,但那就相对来说变小了。本地都供不过来,外省还真是忙不过来,除非容家栋再扩大厂子或者找代工厂。

    而且,外省也不是那么好进,他能在本地发展这么快,也是因为本地算是没有毛线厂,他们省城城内是一家也没有的。下面县里有一家,容家栋还没开厂子的时候,他们就要死不活儿的。

    不行也不是容家栋挤兑的。

    至于外市,周围几个市还真是没有,他们这边好多都是内蒙过来的毛线,正是因为本省内没有大的毛线厂,所以他这个企业做出点成绩,政府是很支持的。

    外省的毛线进来挣钱,他们能收多少税?

    容家栋的企业在这边,那交税就更多了。

    不管是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