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王不过项 将不过李(4100字大章) (第2/3页)
分派了一个李元霸,就给我送来了一个李存孝,突然感觉好像也不是那么亏了。” “只可惜李元霸的武力目前无法显示,只能等见面的时候,再对其进行尝试性的检测了。” 高铭心中喃喃自语,同时也对高宠和杨再兴投以惋惜的目光。 并非高铭不想选他俩,只是好巧不巧,他俩偏偏碰上了李存孝。 这着实让人很为难啊。 沉吟片刻,高铭不再犹豫,便锁定了李存孝的英魂,进行了提取召唤。 紧接着,高铭传令召集李世民、刘伯温和周瑜,到大厅前来商议秣陵之战的相关事项。 过了一会,三人便赶到了大堂。 高铭缓缓起身,负手踱步道:“冀州那边最新战况,董卓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相信不出十日,赵昊就会彻底夺下整个并州之地。” 闻言,刘伯温沉声道:“如此看来,殿下也需要尽快攻灭东吴,夺下这最后的秣陵之地,以免到时候与西秦军一旦战事爆发,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 “正是如此。”高铭点了点头,继续道:“这也是我召集你们来的原因,我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拿下秣陵,不知你们三人有何看法。” 周瑜剑眉一凝,拱手道:“莫陵城易守难攻,很难从外正面攻入。即便采取强攻,从正面破城而入时,相信我军的损失,也会不下十万。” “如今我大齐水师,已经算得上纵横江东无敌手的水平。到时候我会列兵于长江水面,截断吴军的水路供应。至于陆面如何在短期攻破秣陵,又能将损失降到最少,在下目前的确没想到适合的计策。” 话音落下,只见李世民的眼眸中,陡然闪过一瞬灿烂的精光。 只见他徐徐出列,指向舆图,沉声道:“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今恰逢初冬时节,地不能植,则无粮食。所以殿下大可转移目标,从这里面开始做文章。” 说到一半,只见李世民嘴角扬起一抹冷笑,话锋一转道:“殿下请看,此地名为太平,乃秣陵的门户,江东的粮仓也,若能将之......” 李世民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言下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然而此时,刘伯温却不禁捋须道:“即便没了太平城的粮草,以秣陵城的储粮余量,吴军最少也可以支撑过一个月,时我不待也。” 的确,正如刘伯温所言,即便趁孙策还没反应过来时,高铭就提前拿下太平城,但这也并不代表齐军能在短期内攻下秣陵。 这又是一个死结。 此话一出,原本有了几分缓和的气氛,顿时又凝重了起来。 耳听众人的商议,沉吟片刻后,高铭却不由笑了,只听他冷笑道: “既然难以从城外打到城内,那我们就从城内给他打到城外,送孙策一个惊喜......” ...... 时光飞转,眼下时节已近初冬。 长江沿岸的土地,都在清晨时分,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霜水露。 换言之,就是丰收时节一过,土地就开始变得僵硬难松,要待来年开春回暖,才能再次播种。 秣陵城,吴候府。 “你们看看吧,你们看看吧!” 孙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最新的情报,直接甩在了案台上,然后一脸愤懑的靠在座椅上。 陆逊经过赤壁一战的经历,在急火攻心之下,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此时只能跪坐在台下。 见状,姚广孝缓缓执起那封情报,一双狼眼在上面飞速游弋起来,情报上说的不是别的,正是最新的战况。 曹cao兵败华容道,三万曹军尽数被白起所戮。 江南之地,高铭和赵昊,一人一边,各立于东西两界。 在此之后,高铭尽起二十万大军,形成包围之势,朝秣陵城进发,一副想要速战速决的模样。 而眼下秣陵城中虽有八万兵力,却都是衰兵。 不单单是赤壁战败的缘故,更是在赤壁之战时,那盘旋在高铭上方的赤龙异象,给吴军带来太大的舆论压力。 甚至在秣陵城中有传言,说高铭是真龙天子,江东若是能早日投降,还能得到上苍庇佑。 因此投降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