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被第三任丈夫杀死之后我重生了 第2节 (第3/3页)
不冒犯他人。 清宁十三岁那年,就被谢玉珠污蔑过“抄袭课文”,乃是因为这篇文章与另一位才华横溢的贵女所作十分相似。 她本欲找出证据,韫娘却觉得这是她自己惹事,逼着她在学堂中道歉。 此事一槌定音,从此之后那位教习课文的先生就对清宁十分不屑,到处宣扬清宁品德败坏,剽窃他人文章。清宁无法辩解,却再也不肯去学堂。如此一来,就荒废了学业,她越发厌恶他人在她面前提起此事儿。 此时清宁听完韫娘的话,便翻着白眼道,“她谢玉珠也配称得上是我姐妹?” 这话就大逆不道了,谢玉珠虽然是庶出,可是也姓谢,不比她清宁一个不姓谢的外人强? 老太太却根本没生气,笑看她,“那谁配做你姐妹?” 清宁不假思索道,“当然是瑛姐。” 她所说的瑛姐是大房嫡出的大姑娘,闺名谢玉瑛,道号妙真,乃是清宁第三位夫君一直念念不忘的意中人。 谢玉瑛今年二十岁,容貌秀丽,举止端雅,出身不凡,又擅诗词,虽然她这人常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比起谢玉珠来更讨人厌,不过如果非要清宁承认一个的话,那也只有她了。 老太太又笑了一声,开口说,“你这夯货说话也忒直,这话在我面前说也就罢了,可不要在外人面前这么直白。” 虽然这么说,可是谁都能看出老太太一点都没生气。 要知道,老太太当年也亲手整治过叔爷家中闹事的庶女,大概在她心里,嫡出的孩子张狂恣意些无所谓,庶子们则必须乖巧听话。 今日姑娘们都去上课了,热闹的屋中只剩下各房太太姨太们,太太们说话时姨太太是不敢插嘴的,少了年轻的娇姑娘,屋里仿佛空荡许多。 老太太露出寂寞的神色,问道,“瑛娘何时回来?” 大太太笑着说,“还要等几日,说在庙中给您和家里兄弟姊妹们祈福,忙不过来呢。” 老太太叹气,“她这一年见不到面的样子要什么时候到头。” 大太太不说话了,二太太眼神落在清宁身上,轻轻摇摇头。 老太太便叹道,“这家里一年比一年冷清,也没添些人丁,实在不像话,你说说你们,把家里爷们儿拘得这么紧。” 屋里都人精似的人儿,连忙上前劝慰,有些说等瑛姑下山院里又该热闹了,一人说些添丁发财的喜事儿,好歹把老太太劝得心情好些。 唯独二太太道,“今日思远写了信件回来,让我给娘亲请安。” 老太太惊讶地问,“我儿怎么了?” 二太太为难道,“那边出了乱子,今年过年又回来不了。” 清宁露出了悟的神色。 她二伯父谢思远在豫章担任太守,如果她记得不错,今年已经有胡人探子陆陆续续潜入楚国。但二伯父一介读书人,让他耍嘴皮子教书还好,行军打仗实在不在行,把好好的地方弄得一团乱麻,最后还是靠二太太拉了楼家人帮忙收场。 老夫人叹气道,“那真是不巧,连年总遇到这的那的绊住脚,好好的年也过不成,我就说思霄这安排不好,他偏要说我妇人见识。” 二夫人露出赞同的表情。 清宁听得忍不住暗笑。 当初谢家三房官职安排是谢老太爷在世的时候三兄弟商量后的结果:老大谢思霄坐镇中央,老二谢思远和老三谢思齐带兵各自守好一方,兄弟三人互为倚仗,就算一夕大宋动荡也不惧怕谢家这棵大树倒下。 但无奈二伯父能力平平,每年考评不佳,而豫章当地又不如京都繁华,二夫人每每收到二伯父抱怨的信件,又想起与丈夫常年别离,心里难免生出埋怨。 老夫人絮絮叨叨啰嗦一堆,要么抱怨这里,要么抱怨那儿。二夫人连忙出主意,“不如让三弟去。三弟是个聪明的,从小又有大志向,必比他二哥要强。” 老夫人笑呵呵地说,“二媳妇,老二只是历练不足,又非能力不足,我自己的儿子自己最清楚,且不用担心,过一两年他自然会磨砺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