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敌国_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14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149节 (第2/2页)

    这话一出,那人心中的顾虑顿时便消散了个一干二净,想也不想便上前,表示自己要捐款十两银子。

    温清霄示意他到报社前的那张书桌前登记。

    不多时,报社外墙上的那张红纸的明细,便有了新的内容——

    “花开霁花公子,捐款十两银子。”

    花公子明显没有想到,十两银子居然也能被写在上面。

    对比前面的几笔捐款,顿时觉得有些无措。

    但接下来,报社中人的道谢,以及温清霄感谢的眼神,顿时便打消了他的无措。

    花公子这番举动,像是给其他人做了一个示范,当即,便又有人上前捐款。

    这个人捐款的数额,甚至比花公子更少,只有一两银子。

    但报社之人依旧将这一笔捐款仔仔细细写在了身后的明细之中,依旧真诚地对这人道谢。

    如同温清霄所说的那般,多多益善,少少无拘,他们并不会因为捐款数额过小,而区别对待。

    有了良好的开头,其他人也像是反应了过来似的,纷纷上前,表达自己想要捐款的意愿。

    不一会儿,那墙上的红纸上,便密密麻麻地写上了不少明细。

    从明细上的内容的变化不难看出,一开始的捐款数量都在一两银子及以上,到了后来,便逐渐出现了几百文钱,或者是一百文钱的数字,夹杂其中。

    而那些想要捐款,但囊中羞涩之人,在看到这些一百文钱的明细时,也抛却了心中的顾虑,纷纷慷慨解囊。

    如同那募捐启示上所写的那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京都报社》如此大的动静,除了这些学子与百姓之外,其他商贾以及店铺的掌柜当然也都有所耳闻。

    眼见着厉王府以及陶然居和归园居、邀月阁,因为捐款之事名声大噪,被京中百姓交口称赞,这些人也发了愁。

    他们到底要不要捐款?

    不捐吧,那报社外的明细可写着呢!谁捐了谁没捐,简直就是一目了然!

    现在京中已经隐隐有了买瓷器就要去陶然居,陶然居良心店铺,不仅仅会赚钱,也会做善事,买陶然居的瓷器,同样也是在做善事的声音。

    若是他们不捐旁人捐了,是不是会损失不少客户?

    捐款吧,捐多少合适?

    现在已经捐款的三家店铺,明显是按照赚钱的能力捐款的,陶然居日进斗金,所以捐款最多。

    归园居挣钱速度不如其他两家,所以捐款较少。

    他们赚钱的能力虽然比不上这几家,但好歹也是京中有头有脸的商家,捐个几千两明显是不合适的。

    但捐多了,他们也rou疼啊!

    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送出去,谁不疼?

    就在诸位掌柜为此头疼不已的时候,又有新的消息穿了过来。

    那韶华路上第二大的胭脂铺子花想容,捐款十万两。

    连带着还有韶华路上第二大的首饰铺子琳琅阁,捐款二十万两的消息。

    与这个消息一同来的,还有另外一个消息。

    那便是花想容同琳琅阁捐款的消息一出,便立即拿到了不少贵女的订单,一时间店内的客户竟然比街上最大的胭脂铺子和首饰铺里面的人多。

    甚至还有不少人说,花想容同琳琅阁的掌柜对绍城之事如此慷慨,完全不像其他商家那般冷酷无情。

    想来为人也差不了!以后胭脂和首饰便在这两家买了!

    听到这些消息,其他掌柜可谓是眉心一跳。

    当即也顾不上考虑其他,也顾不上心疼之事,纷纷派人去京都报社之处捐款。

    力求不要在客人心中留下冷酷无情,只认钱财不认人的形象。

    顿时,报社外的红纸上,明细又有了一番新的更新——

    “聚友酒楼,捐款三万两。”

    “盈香茶楼,捐款五万两。”

    “杨氏绸缎庄,捐款八万两。”

    ……

    不少前来捐款的人,在看到这样的内容时,原本略微紧绷的神情都有了一丝微微的松动:

    虽然报社一直在说多多益善,少少无拘,即便是一个铜板,也是对绍城百姓的帮助这样的话。

    但众人看着那明细上,几十两银子、几两银子、甚至是几百文钱的内容,内心都有着隐隐的着急。

    这样你一点我一点,要捐到猴年马月去?

    要是到最后,大家的捐款依旧不够绍城用,该怎么办?

    现在在看到这些商家们大手笔的捐款数量后,他们也终于可以稍稍放下心了。

    只要这样的商家多一点点,相信绍城所需要的银钱,很快便能凑足。

    除了这些百姓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那便是众人心中风光霁月,视钱财为粪土的温清霄温六公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