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页 (第2/2页)
歆歆讲给梁彦昭听:“这个地锅鸡呢是地锅菜的一种,这个文化里还有地锅鱼啊之类的,反正就万物可地锅。” 地锅菜起源于我们那里的微山湖,船上的渔民煮东西吃不方便,就取个小泥炉、墩一口小铁锅,烧柴炖菜,贴上几个饼子便也有了主食,这就方便了。 后来,这个菜发展越来越广,关于菜到底是起源于何处就起了争执。因为微山湖处在苏北、鲁南、豫东、皖东的交界处,尤其它之前属徐州,后来却划到了济宁。 这大概就像是有个学生先前在甲书院,后来转学去了乙书院,有朝一日高中状元,两个书院便都说是自己的学生。 说来说去,还不就是因为地锅鸡好吃,大家才都会争嘛,这是好事。 南潞人口味比较清淡,我就改良了一下菜谱。” 梁彦昭道:“已经很好吃了。” “你再尝尝这个,”宁歆歆夹了一块喝饼给他,“先吃上面的四分之三,下头的四分之一蘸汤吃。” 梁彦昭先吃上面的,只觉贴着锅边的喝饼外皮酥脆,内里香软,麦香四溢,再将下面的饼饱蘸汤汁,又觉饼借了菜味,劲道耐嚼,一口咬下去酱汁便爆在了口中,着实令人满足。 暖暖的炉子燃在下头,热乎乎的地锅炖在眼前,这顿饭吃得梁彦昭热乎又舒坦。 “歆歆,我们以后可以常来食肆用膳。” 宁歆歆饮了口茶,“为何?” “这里的菜谱都出自你手,又省得你cao劳。” “可是我喜欢给你做饭呀。” —— 因着价格公道、饭食新鲜又可口,食客之间口口相传,食肆生意一日好过一日,许多窗口都要提前半个时辰去排队才行。 宁歆歆、梁玉瑾、芸娘三人凑一起,看着账本子上的流水,拨拉着算盘,乐得嘴巴都合不拢。 可独独有一件事儿,惹得宁歆歆苦恼无比。 第119章 黑芝麻汤圆 我家小童。 食肆开门第二天一早, 对联不翼而飞,连那两张酒望都被人顺走了。 这事儿说起来,就让人觉得哑巴吃黄连。 认真论,不过一副对联, 按说不是什么贵重物件儿, 被人揭了再上一副就是了。 可这对联和酒望, 是梁彦昭亲手写的啊,宁歆歆听完底下人来报,心里就一阵接一阵地不爽。 梁彦昭却像是未卜先知一样, 头先写对联就多书了几副备用。 连这个都能算到吗?宁歆歆坐起身琢磨,心里越发有气。 “歆歆, 还早,再睡一会儿, ”梁彦昭已起身准备去上朝, 过来把她按在床上躺好, “一副对子而已。”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