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4页 (第1/2页)
王梓萌撇了撇嘴,有些烦躁地说道:“带小孩子真麻烦。” 夏眠深以为然。 那个志愿者女孩倒是十分淡定,不管小孩子如何吵闹,声音始终平稳,像个无情的背稿子机器。若是换成夏眠,早在第一个小孩子啼哭的时候,就开始忘词了。 她的未来,果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遇上志愿者做讲解,比她们自己闷头查资料要方便许多。夏眠便打开了录音笔,把音频保留了下来。 整个博物馆不算很大,一共只有三个展厅,以及一座露天戏台,一条路走下来,还不到半个小时。 走进最后一个展厅的时候,那群小孩子已经很不耐烦了,嚷嚷着要出去玩。几个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先把小孩子带出去安抚。 志愿者女孩明显松了口气,转头道,“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堂名灯担。” 与其说是灯担,不如说是个镂空雕花的大轿子,外面镶嵌了一圈灯,绘有二十四孝图,这才冠以“灯”之名。 听了志愿者女孩的讲解之后,才知道那些雕花由紫檀木、黄杨木和象牙组成,可谓价值连城。 王梓萌似乎对这个灯担起了兴趣,上前与志愿者女孩交谈。夏眠的思绪有些飘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下着绵绵细雨的午后,她的席上蜷着一只裹着毛巾的小黑猫,耳边是老人和蔼的声音: “这堂名班艺人演出呢,是坐唱,撩起袍子一坐,就可以开口唱了。有钱人家的,会花重金打造一顶乐舆,称作堂名担;平民百姓,就把两张八仙桌一拼,一个简陋的戏台就造成了。” “那顶乐舆是可拆卸的。去府上演出的时候,拿箱子一抬,就能搬走了。堂名班的艺人穷,什么唱啊吹啊,都是他们一手cao办,就连这乐舆也是他们亲自搭的。我小时候跟着我祖父出门,还帮过忙呢!” 他的声音已经很含糊了,话也说得不甚利索。只是提起这些事,便面露红光,像是一只翩跹的蝶,顺着记忆的轨迹慢悠悠地扇动翅膀,在那些闪光的部分停留。 …… 回过神来,这一轮的讲解已经结束了。 志愿者女孩坐在旁边喝水,王梓萌举着相机,从不同角度对堂名灯担进行拍摄。 那些来参观的小朋友已经离开,便是跟着他们进来的游客,也陆陆续续去了其他展馆,整个展厅一时安静了下来。 灯担旁的液晶屏幕上,一段讲解视频播完,变成了背景音乐。竹笛、琵琶、箫,夏眠对乐器不了解,只能粗略听出一点,志愿者女孩倒是晃着腿,慢慢地哼了起来。 调子很柔,轻轻软软,仿佛捧一手白雪般的丝缎。她哼了几句之后,忽然反应过来展厅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