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页 (第2/2页)
出了门。 周县县城不大,市集离县衙也近。 卫常恩带着榆荷漫步走至市集,却未曾在脂粉铺子停留,只拐了个弯往城东水澄桥那边去。 榆荷不语,只闷头跟着。 过了水澄桥,到了一处细河民宅弯绕排布的门神巷。两人站定在一处木色门前。 卫常恩轻轻扣门,便有一妇人前来开门。 那妇人身形消瘦,两眼极大,瞧着像是终日cao劳的。她瞧见卫常恩忙道:“师爷快进。”便说便将门大开,领了她们进去,又奉了两碗水上来。 “师爷昨日说要再来,没成想真的来了。”妇人显得有些局促,立在一旁语带欣喜,“可……可是大人要查咱们家阿姝的事了?” 卫常恩昨日也来过一趟,只是来得急,问的话不多。今日便又跑了一趟。 门神巷江婶子曾有一女名唤江阿姝,往日里同江婶子一起绣花赚银钱度日。那年十六,正要议亲,某一日外出去秀坊卖绣品,却一去不回。 六年前的周县知县正逢升迁考核的关键时期,他在任那两年多,已隐瞒了数起少女失踪案件。江婶子连夜去县衙求助,被当时的主簿以“江阿姝许是行为不检,同情郎私奔了吧”为由,拒绝了她。 及至那知县升迁调离,江婶子也没等到江阿姝回家。后头的知县虽说给她立了案,但事情过去太久,寻起人来毫无头绪。事情也便不了了之。 江婶子无法,托了画师画了江阿姝的画像,但凡县城来了商人或者戏班子,她总要去问上一番。但六年过去了,江阿姝就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没出现过。 “江婶子莫急。”卫常恩柔声安慰,“今日来,还想问些细枝末节的事。” “是是。民妇那一日的事,还记得清清楚楚。” “从此处去秀坊,有几条路?”卫常恩问她。 “两条。”江婶子指了指,“出门左拐能到,右拐也能去。往常阿姝同民妇走的都是左边这条道。” “右边的道,有些远?” “右边反倒近些。”江婶子摇摇头,“只是右边的道是长巷,又窄又长,走着心慌。” 卫常恩便道:“那日晚间为何她单独出门去送绣品?” 江婶子道:“那日家里来了人,民妇走不开,天色也有些晚了。民妇便叫她自个去送,让她快去快回。”说着脸色一白,“师爷,该不是民妇喊她赶紧去,她便走了近道遭人害了吧?” 江婶子面色雪白,脸上的难过混杂着内疚,几欲昏过去。 榆荷连忙扶了一把。 卫常恩见她这般,有些难受,安抚她:“这些仅是巧合而已。江婶子莫要太介怀。”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