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谈恋爱不如练花滑 第3节 (第2/3页)
分要出来了,咱们先看分吧,”秦思宇说,“剩下的事情晚点再说。” 陆听讼点点头。 冰雪运动中心的kisscry区域是临时布置的,也不知道是哪位鬼才想出来的主意,竟然在等分区放了几张高脚凳,陆酉虽然已经13岁了,身高却只堪堪只突破一米五,努力了半天,手脚并用也爬不上去,还差点连人带凳子摔个人仰马翻。 “谢云君,”陆酉觉得这凳子就是用来跟自己作对的,有点生气,“我上不去。” 谢云君走到她背后:“你转过来。” 陆酉乖乖转身正对着谢云君,然后就被谢云君架着咯吱窝往上一提,像是做了一个腋下托举技术动作,让陆酉的屁股稳稳落在了凳子上。 把陆酉抱上去之后,谢云君才回到自己的凳子旁边,长腿往横梁上一踩,轻轻松松地坐了上去。 陆酉:“……” 可恶,她也好想这么潇洒一回啊! 第四章 去了省队不会耽误学习吧?…… 最后陆酉和谢云君的短节目拿到了技术分30.59,表演分30.15,共计60.74的总分,成为比赛开始以来首个短节目突破60分的组合,暂时位列第一。 之前分数排在第一的正是跟他们撞曲的那对组合,不过等陆酉和谢云君他们的分数出来的时候,那组选手表示自己输得心服口服。 在捻转和抛跳难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家都拿出三周跳了,这还怎么比? 在青年组双人滑中,三周跳的存在绝对是十亩竹园一根笋——物以稀为贵。 就算两个组合的捻转和抛跳难度差不多,但陆酉和谢云君一个高质量的3s就跟他们的2loop拉开了2.6的基础分,加之陆酉和谢云君完成整个表演,goe跟不要钱似的嗖嗖地往兜里拿,而且他们的表演风格似乎也很对裁判的胃口,因此到最后,两组仅仅短节目就已经拉开了十几分的差距。 看完分之后,陆听讼被秦思宇留下来单独讲话,陆酉拉着谢云君噔噔噔跑回观众席,左顾右盼地找了一会儿,发现安静和邱海坐在中间的位置。 观众席的台阶比普通的要高很多,陆酉裹着外套,像个大毛球一样吭哧吭哧地往上爬,谢云君就用双手虚虚地在后面搂着,时不时伸手托上一把。 等双人滑所有的短节目结束,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的事了。 陆酉他们最后排在了第二,得分排在首位的是一组上了抛三捻三的选手,来自淮市市队,本次是挂名在一家俱乐部下参赛的,其中女伴15岁,男伴已经17岁了,尽管抛跳的质量不算高,女伴落冰的时候摔了一下,但依旧把技术分往上拉了一个档次。 好歹人家周数是转够了的,只是因为摔倒最后吃了一记扣分。 为了选手能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双人的自由滑安排在了第二天上午,今年的俱乐部联赛比较特殊,往年都是等七月份孩子们放了暑假才开始第一站,结果今年提前了一个月开赛,淮市站作为首个分站赛,来参加比赛的小选手们大多数都还没放暑假,等明天比完大家还得各回各家迎接期末考试来临的噩梦。 所以今年的俱乐部联赛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壮观的现象——比赛结束的小选手们动作整齐划一,纷纷从包里掏出课本,直接在冰场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习起来。 其实当初提前开赛的通知一出来,选手们就已经哀嚎遍地了,但淮市分站赛又是不得不参加的一站比赛,选手们没办法,只好在比赛的间隙争分夺秒地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冰是要滑的,学习也是要学的,不管是哪一项竞技运动,真正能把其发展成职业养活自己的人是极少的,要是最后不能走上职业的道路,那就还是得靠成绩来考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 花样滑冰就更别提了,除了在每四年一届的冬奥会时能昙花一现翻红几天,而且基本都还是靠运动员的逆天颜值出圈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花滑其实都冷门到南极。 在高校聚集的南方,很多大学更是连滑冰队都没有,毕竟那边常年见不到雪,很多人一提到滑冰,第一反应还是轮滑。 因此想靠花滑上一个好大学,可以选择的范围是及其狭窄的。 在一片祖国花朵欣欣向荣学习的气氛中,陆酉拿着自己的初二数学,屁股下面像是有针在扎似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整个人扭成了一条毛毛虫。 “酉酉,你是屁股疼吗?”安静一脸认真地问。 “……”陆酉沉默,“不是。” “她就是不想看数学。”谢云君直接戳破陆酉那点小心思,帮她把翻得乱糟糟的数学书拨到正确的那一页,“梁阿姨说了,你这次期末数学要是考不到九十分的话,暑假就不带你去迪士尼玩了。” 陆酉立刻不扭了。 屁股下面的针也消失了。 谢云君总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