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书九零,买房置地 第33节 (第3/3页)
面的时候,孟叔叔帮了大忙,现在孟江蓉要开第二个店了,就没去找孟叔叔帮忙,她自己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在京市的大街小巷转悠。 一开始的时候她想把店开在热闹的商业街,可是转下来她才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先不说商业街上的店铺租金都很贵,就是地方也太大了点。 她开店是想卖串串,买串串的顾客基本都是拿了串串就走,边走边吃的,她要那么大的店面根本就没用,只要能放下一台冰柜一个煤气灶跟煮串串的锅就好了,有个十多平方就好,根本就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啊。 孟江蓉每天都在京市转悠,看到合适的就记下联系方式跟房东联系,要是合适就多看两次,不合适看一次就作罢,就这样过了快一个月,孟江蓉才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房子。 那个房子虽然没在商业街,但也在一条很繁华的大路上,地方不大还不到十平米,在繁华的街道边上做别的生意可能地方有点小,可做串串地方确实正好。 这个店铺的租金更贵,一个月八百块钱,一口价,一分钱也还不下来,孟江蓉跑了好几趟,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房东就是不肯降价。 孟江蓉实在是喜欢这个地方,只能咬咬牙把房子给租下来了。 房子租下来了,得开始装修,得办执照,还得找两个老师可靠的工人,这些都要孟江蓉去做。 不过有了开第一个店的经验,做起这一切来孟江蓉倒是顺手的多,不像第一次开店那样手忙脚乱了。 其实上辈子她也开过店,可这个时候开店的手续比上辈子要繁琐一些,孟江蓉对京市又不熟悉,办各种文件只能一步一步来,跑了好几次才把执照办下来。 现在有了经验了,办执照的时候她就省了不少力气,知道该弄些什么材料了。 装修的事那也好办,这个店铺收拾的倒是挺干净,孟江蓉把门窗重新刷了刷油漆,又请人擦了玻璃,就完事了。 最不好办的反而是找人了,等到那个店铺开了以后,她只能守着一个店铺,那肯定是再找人了,还得找两个。 她对京市不太熟,除了孟叔叔就是给她干活的赵姐最熟悉了,孟江蓉不想再麻烦孟叔叔,就拜托赵姐帮忙找两个人。 “赵姐,我找的是在店里煮串串的,手脚要麻利,人品要老实可靠的,年纪最好不超过四十岁,女性最好。” 赵姐是土生土长的京市人,认识的人很多,听孟江蓉这样一说,她心里立即就想起了好几个人。 “江蓉,按照你这要求,我这边有好几个人都合适,等我下班回去找人问问,要是有人愿意来,我明天就带着人来见你,工资待遇什么的,你们面谈。” “那行,赵姐你把人带到我的店里吧,正好让他们看看怎么煮串串,要是人家愿意做这个,那我们再详谈。” “行,我明天就带着人过来。” 离着营业执照下来还有一段时间,正好趁着这个时间把工人给□□好了,这样等店里开业的时候她就不用手忙脚乱了。 赵姐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带着两个人来找孟江蓉了。 她找的两个人都是女的,年纪看上去也都差不多,都是三十多岁,一高一矮,穿的也都挺利落。 她们来的时候,孟江蓉正给人煮着串串,她两只手都忙着,说道:“赵姐,你先等一会儿,我先给人把串串给煮好了,马上就好。” “小赵,我不着急,你先干活就行。” 赵姐就带着那两个人站在一边看着孟江蓉干活,尤其是她打算介绍给孟江蓉的两人,全都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孟江蓉煮串串的动作,因为这很可能就是她们以后的工作。 把给客人的串串都煮好了,孟江蓉总算是能歇一会儿了,她摘下口罩用手擦擦汗,说道:“赵姐,咱们去屋里说吧,这里太热了。” “小孟,这个张杨,这个是钱大美,她们两个都是我以前的同事,跟我一样都是下岗的工人。” “张姐好,钱姐好,我是孟江蓉,你们跟赵姐一样,也喊我小孟就好了。刚才你们也看到我煮串串了,其实挺简单好上手的,只要会做饭,一学就会。” 张杨钱大美刚才是看到孟江蓉怎么煮串串的,看起来的确简单,把串串放进底汤里煮一会儿,拿出来就好了,只要掌握好火候就行。 几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赵姐就走了,她还要去穿串串呢。 等到赵姐走了,孟江蓉就开始说工资了:“张姐钱姐,我是做小吃的,这个比较熬时间,白天九点到晚上八点半,你们要是愿意做的话,一天五块钱,等学会了能干了,我就给你们涨工资,你们看怎么样?” 一天十多个小时,工资只有五块,这工资的确不算高。张杨钱大美对视一眼,张杨就问道:“小孟,你说给我们涨工资,那会涨到多少钱?” 这时候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是一百多块钱,一天五块钱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块,这样看起来是不少,可这个工资是按照天数算的,没有星期礼拜节假日,上一天的班才有一天的钱,要是有事请假可就没钱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