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开局先交出玉玺[基建] 第296节 (第3/3页)
那真是分分钟能够睡着。 萧铉十分纳闷:“这是随了谁啊?” 他大哥虽然被称为武帝,但人家当年也是文化人啊,怎么这孩子在这方面一点都不开窍? 对此萧子瑢十分心虚,本来……他就算是萧家人也是萧家不知道多少世的后代了。 长安城的重建比起迁都意义更像是稳定北地而存在的一样。 只是谁都没想到在萧子瑢规划中比晋陵更先进,比建康更大的一座城池竟然五年的时间就建设到能够投入使用的地步。 第349章 在萧子瑢的预估之中,长安城想要初具规模达到能够使用的地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 对于重新翻修一座城市外加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宫来说时间已经算短的了。 君不见历史上多少皇宫别苑的建设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换成大规模的建筑那真是二三十年都不是事儿。 在工业科技不高的时代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二三十年放到一个人的身上或许就是从青年到暮年,但放到历史进程之中就是沧海一粟。 萧子瑢原本也不着急,大家在知道一时半会也不能迁都之后也都不着急。 唯一需要处理的就是原北魏都城洛阳的定位。 萧子瑢直接将洛阳皇宫定为行宫的存在,也就是说他如果想要出去玩了或许会去那边住。 至于翻修就不用了,元恪是个会享受的人,他的皇宫每年都要修葺,后来萧雪行占领了洛阳之后也一度在皇宫里住,嗯,这是萧子瑢特许的,所以那里保存的还挺好。 北地开启建设模式的时候,朝中大佬一个个都很淡定,他们预估的时间更长,因为那座城池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他们预估的都是基于当时科技水平的建设进度,可谁都没想到五年的时间,科学发展的居然那么快。 别说他们,萧子瑢都没想到。 他知道桃源城的学宫和晋陵学宫两边一起培养人才将来是能够支撑起科技的发展的,但没想到这些学子长大成才之后带来的进步不是一点半点。 后来他想了想可能是因为科技树的技能点平均了。 不像他之前折腾的时候是需要什么搞什么,全面发展之类的压根就没想过,一开始是因为眼界桎梏,后来就算发现了也没有那个心力。 他一个人就算皓首穷经也做不到建立起全面的科学基础啊。 但他没办法建立却能够输出大量的理论,他将这些理论交出去只需要那些学生验证成功,然后接下来就可以教给学宫里的学生作为教材。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对能源的运用,汽油柴油以及煤油的运用就不说了,这些能源还是属于比较高端的能源。 所谓高端就是本国不生产只能依赖其他国家。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研究得都比较保守,怕大规模运用万一有一天跟波斯或者别的地方交恶对方卡住石油交易让他们陷入被动。 而对比起来电能才是更加保险的,所以大家简直是卯足了劲儿去开发电能相关,相应的电站也自然是建起来了好几座。 虽然五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电能覆盖整个齐国,一些路途不太平坦的地区到现在还是过着跟以前差不多的日子,但主要城市基本上都覆盖上了电网。 更甚至还有人直接搞出了电车,哦,此电车非彼电车,就是那种在后世基本上看不到的电轨车,头顶上需要跟电线接触通能的那种。 至于电动车,萧子瑢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哪怕到了后世电池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别说现在了。 但是连电轨车都出来了,萧子瑢一度对这些人的科研能力叹为观止。 相比较而言,他要不是有图书馆做外挂,只怕还真不适合做科研。 因为第一座电站是从南方建立起来的,所以南边的电力行业一直比北边发达。 毕竟有许多水资源可以利用,建立水电站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丰水期和枯水期也不是不能调节,反正现在对电能的需求没有后世那么高,那么对发电量要求自然也不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