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77节 (第1/3页)
关乎民生之大事,绝无小事。 明鉴望向萧谌,萧谌吩咐道:“将奏本送到阿宁手中,她自知该怎么做。” 这父女相互信任,实在难得。 明鉴心下感叹,亦照做。 于此时,萧宁其实也叫人劝着,劝她的人正是秋渠的侄子秋衡。 “殿下册封太女大典在即,有一事殿下不可不为。盐利。”秋衡是在研究院堵上的萧宁,对于一旁的程永宜,他是看在眼里,但也只是颔首而已。 “你这么急急赶来,看来是突然收到消息。”萧宁不急,听到秋衡的话仅此一句。 “御史大夫上书,参殿下手握天下盐利,难免引起天下动荡。”秋衡已然进了御史台,如今亦为御史,是以才会那么快收到消息,且急急地赶来同萧宁报信,只为了让萧宁心下有数。 萧宁微微一笑,“御史大夫并没有说错。” 秋衡来此亦不是仅为告状,“御史大夫所言,是为安国本。故请殿下早做决断。” 换句话来说,秋衡是来告诉萧宁有这么一回事,同样亦是希望萧宁可以好好地解决这件事,千万不可由着事情一拖再拖,拖得无法解决。 萧宁颔首,“好。大昌有你们这样的臣子,何愁不兴。” 能得萧宁这般夸赞,秋衡岂不明白,虽对萧宁无利之事,可若是对国有利,为之之人,萧宁更是看重。 这何尝不让秋衡心喜之极,遇上能纳谏言,心存百姓的君王,三生有幸。 萧宁虽只是为储君,亦是将来的君王,能让她夸赞一声,何尝不是他们的莫大幸事? “殿下过誉。”秋衡被夸,多少还是要客气一下,与萧宁作一揖,显得受之有愧。 “往后当如是。一人之利何为利,天下之利,百姓之利,万不可夺。”萧宁这句话并非没有说过,却也正是因为说过,更想重申一句,好让他们牢牢记下,永不相忘。 “唯。”秋衡明白,心正无路不可行,心若不正,只怕走不长远。 “我已有安排,放心,会让天下人都看到,我这个镇国公主心中亦存百姓天下。绝不做乱天下之事。”萧宁轻声道来,何尝不是对秋衡的承诺。 秋衡追随萧宁这些年,最是看得分明,萧宁并不是那等心唯私利之人,恰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令无数人愿意追随她的左右,安天下,定天下。 “臣明白。”秋衡前来,亦是让萧宁早早做好防备,该舍的一切要舍,该争的一切也要争。 “回吧。”萧宁准备忙活民生大事,便不与秋衡细说了。 该说的话已然说完,秋衡亦无意再久留,乖觉地退去,余光瞥到不发一言的程永宜身上,这一位刚回来,倒是赶得正好。 萧宁不知秋衡打量了程永宜一番,此时大步走入院内,程永宜亦步亦趋地跟上。 “长安如何?”萧宁心情好,便回头问起程永宜,程永宜想到自己刚踏入长安城有感觉,“如梦似幻,震撼无比。” 这般高的评价听在萧宁耳中,萧宁颔首道:“等将来万邦来朝,长安车马如龙,灯火通明,更会让你震撼,如置身梦中。” 说出这句话的萧宁,宛如一轮耀眼无比的明月,于漆黑无光的夜晚,摄人心魂。程永宜情不自禁地望向萧宁,再也舍不得移开视线。 “殿下来了!”一道声音唤醒了程永宜,披头散发叫人看不清面目的男人乐呵呵地迎向萧宁,控制不住地搓动双手,一双眼亮闪闪地盯着萧宁。 哪怕看起来猥琐的动作,那是对未知的向往,同样也是对追求未知的迫切。 “是。又要辛苦你们了。”萧宁看着眼前的这些人,他们代表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技术,有他们在,大昌何愁不兴! *** 比起有人关注萧宁看中谁家的郎君,萧宁第二日上书请以盐利归于官营一事,引起举朝哗然。 哪怕是上书奏盐利一事不可掌握在一人手中,以一人之力可动摇国本的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