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63节 (第2/3页)
得修书修史。 修书这个事,萧谌和萧宁早已经开始,初初欲利用修书这一点笼络人心。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是有用的。 欲传文化,亦或是想要流芳百世的人,或为后世,或为己,总是会考虑种种原由而选择加入修书。 可这修史,那可比寻常的修书更难。 一国之史,如大兴一朝数百年,史书所记几何,他们其实心里是没有数的。 现在大昌初建不久,也正是因为初建,创立新规矩的时候,自此,不仅是在政体上有所改变,便是这文化上,一样要开拓创新。 一个个宰相们面对萧宁,真是舍不得不支持她! 不能否认萧宁是在不断地扩大她对大昌,对天下的影响力,可在这个过程中,萧宁亦为百姓,大昌,乃至后世多番谋划。 这样的一个人,诚如她同天下人说过的话。 虽为利己,亦为利国,更为利于天下。 那如何让谁能抹去她这一份谋划,舍得不支持她。 “臣愿意起这个头,修史。”附议不止,姚圣更是迫不及待的表态,此事他是定要参与的,更是要一心一意做好。 “臣愿助之。”顾义第二个出头,迫不及待的开口。 著书立传,名垂千古。着史家之经典,萧宁已然道出了标准,如此标准,可不是轻易能达成的。 任重而道远,仍须有人不断前行。 于沙场之上,有将士一往无前;于文化上,也须有人不畏艰难,翻看经典,以令后世知今日之事,前朝之事。 都是读书人,谁又不曾知道,修史,正史,那对天下,对后世意味着什么。 萧谌看着精神过来的萧宁,心情已然是相当的好。这等利于千秋之事,岂能不为之。 “好。”萧谌赞之,这些事,萧宁挑起头,必然也会跟着做到底。 “另,新都已成,请陛下迁都。”迁都,有些事,就该在新都有一个好的开始,凡事立好了规矩,笼络了该笼络的人,自此,世上再无人可以抑制萧宁。 萧谌亦是此意,雍州一地虽然是他们父女经营多年,但这里地处偏北,并不是可以作为天下一统的国都。 况且,萧谌考虑得更多,萧宁至今,该做的,不该做的,全都做了。名正而言顺,想来这个时候无论给萧宁什么样的位置,绝无人再置喙。 女子可承爵承嗣,亦为一家,更为天下。 谁人也都明白,改了女子可承爵可承嗣开始,萧宁将来承天下,为女帝,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姚拾儿一事引起天下轰动,以口诛笔伐,是为毁了萧宁,萧宁阻止萧宁往前迈上一步。 既如此,便意味着这些人断然不会轻易罢休;既如此,萧评当日劝萧谌尽快迁都,就是为了尽快给萧宁正名。名正,自此再想阻止萧宁走这一步,必已成了奢望。 当然,名正言顺之人,也就让原本追随萧宁的人得了一颗定心丸,自此,全心全意为萧宁办事。萧宁正名对他们而言就是莫大的喜事。 这个时候的萧谌道:“既然新都建成,确实是该迁都了。以钦天监择良辰吉日,与百姓告别,即迁都。” 迁都,此事是自新朝建立,一群人便叫唤着的事,盼了许久,终于盼到了。 可是一切事既然都是萧宁在推手,想想他们喊着迁都都喊了多久了,想不到都不及萧宁一句话 第174章 西胡战事休 眼神直往萧宁身上瞟,其实心里是难受之极,偏再不敢将这份难受道出,道破。 “陛下,钦天监送来良辰吉日。”恰好在此时,一人行来,手里捧着一本奏疏。 萧谌一顿,以眼神扫过萧宁,这个事她跟孟塞那老神棍提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