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_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20节 (第2/3页)

是对他们荆州的肯定,尤其更是对各家的肯定,这是长脸的事,谁能忍住不为所动。

    修,修!

    不仅修,他们还贡献出自家的各名人自传,一致认为就得配合萧宁把这个事情办好了。

    萧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修人物传和修史听起像是两回事,这不是投石问路吗?然后也可以同类归之,务必将两者兼之!

    也正是有了修人物志这一个开头,哪怕本来还在观望的人,这一回也觉得自家名人无数,岂能不让后世知晓,纷纷贡献自己的藏书。

    一时间萧宁忙碌得很,在看到这诸多书时,萧宁让人自雍州运来的不少书,萧宁岂能不用之。

    于荆州内同样建起藏书阁,不为什么,只为供天下人阅览。

    萧宁让人运来的书可不少,至少让颜刺史寻出来的三层楼全都摆满了。

    这可都是纸质的书籍,摆得满满的楼层,凡是进去的人,看过里面的书,都不得不赞萧宁一声霸气!

    至此,更是收拢无数士人之心!

    各家的藏书谁不是捂得严严实实的,若不是与之交好之人,谁乐意把书借给你看。

    也正是因为如此,文化难以传承,世族才有那垄断的底气。

    萧宁可就不一样了。凡她所到之处,想要养天下人才为萧氏所用的人,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养出更多的人才,更欲掀文化之盛况。

    纸质的传播是最好的基础开始,接下来就是书籍。印刷术都出来了,想要传天下文化,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难道还是多难的事?

    有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萧宁见过文化蓬勃发展的年代,亦明白人才人才,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必能育天下学子。

    如今大昌的底气不足,这也是萧宁为何不提出开科举的原因,须得养上几年,多费些功夫,养出多一些人才,这才能开科举,让天下学子以才出仕。

    这条路要走不容易,要达成就更不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萧宁哪怕心里有许多计划,须得登高自卑,并不以为可以一步登天的原由。

    当然,书楼都成了,以书楼为始,以令天下士人在书楼中谈古论今,广开言路,有何不可?

    萧宁要彰显的是大昌的气度,想说话只管说,若能对天下有利,对百姓有利,不管是什么样的话,大昌都会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气度,饶是不管一开始对萧宁竟然用牛威胁他们,不按规矩办事的人,这一回对萧宁亦是心服口服了。

    女人,女人又如何!

    萧宁是一般的女人吗?

    这就是天下的男儿也难出其左右。

    萧宁便由此开始,在荆州呆了足足两年,期间萧宁更是顺便往兖州去,新的皇城,萧宁早就看好位置了,何不趁此机会建起。

    她这巡视各州,顺便把新的京城建成以迁都的事,谁能不同意,正好这兖州、荆州之内,也需要有个真正能管得了事的人坐镇,想必能让这两州的百姓尽快心归大昌。

    是以,萧宁要暂留荆州和兖州,无人有异议,甚至新城建起,萧宁远在他州跟萧谌和朝臣们都达了协议,雍州可为暂时的京城不假,但绝不能一直作为京城,太危险了啊1

    须知这些年胡人虽然太平了些日子了,现在也是蠢蠢欲动了。

    迁都一事从大昌开始建立就有人喊,无奈对于旧京,萧谌和萧宁父女都不以为然,。萧宁更是直接了,京城,她要亲自建起一个可以为数代王朝的京畿重地。

    这样一个时代,没有她所熟悉的任何地方,她想亲自建起一个她所熟悉的地方。

    想,又是大势所趋,萧宁岂能不建。

    有秋渠在,再被萧宁派了一个顾义杀过来,还有一个崔攸,就为了建新都一事。

    萧宁这时候终于亮出她早就准备好的新城地图,在看到萧宁画出的图时,饶是秋渠亦是惊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