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273节 (第3/3页)
便玩。 “若他们心怀叵测?”南宫致远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若是山民真心真意与他们交好,最好不过。 倘若醉翁之意不在酒,南宫致远不得不为大昌考虑,更是不能不防。 “你只负责送他们到雍州,若有发现不当之处,我们大昌的官员不都是摆设。”萧宁压根不把山民的事当回事,且让他们随便闹,能翻得出浪才怪。 南宫致远瞄了萧宁一眼,总觉得萧宁在打什么坏心思。 萧宁注意到南宫致远的眼神,耸耸肩显得有些无奈地问:“你还怕我主动挑起战事?” 这一点南宫致远绝对相信萧宁的,知道萧宁从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好战之人。 “臣无此意,只去岁山民提议前往雍州,一拖再拖,拖到今日,颇让臣忧心。”南宫致远说的是心里话,去岁该定下的事,到今日才完成,听起来确实有些奇怪,但南宫致远有这种直觉。 且说句不中听的话,山民的动静纵然他们有心弄清楚,并不容易。 隔着山林树密,想摸到他们的位置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别说费尽心思打听他们的消息。 萧宁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山民于我们大昌有恩,这份恩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他们但凡不出手,我们也不能出手。虽说防患于未然,但亦不宜草木皆兵。防,不必放在明面。反而叫对方起了提防之心。” 并不怀疑南宫致远的担忧,萧宁考虑的仅仅是另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旁人觉得,一切都在他们的计划中,而不会因此察觉大昌洞察他们另有打算,反而不能放开手脚做事? “臣明白。”言尽于此,南宫致远岂会不知何意,与萧宁承诺,定懂得如何把握分寸。 “徐州事宜众多,你既是鸿胪寺卿,由你待客足矣。”萧宁可不想让人误会,觉得他们大昌的公主无所事事,来了客人他们公主就得时时刻刻的陪同着。 萧宁今日与之会面,表明大昌的友善,如此已然足矣。 接下来,且让南宫致远陪着人就是,萧宁有必要再时时刻刻陪着,让他们认定,萧宁对他们的看重?亦或是畏于他们。 “唯!”张驰有度,驭下如是,对外邦亦如是。 虽说山民于大昌是有恩,可大昌对山民同样有恩。 救山民各部,那救的并非一人。 山民有意与大昌交好,你来我往,皆有所得。两族之间说不上谁占谁的便宜,但各自也绝不会吃亏。 若是想拿这些恩情来说事,大昌方面还是要占上风。 山民不跟大昌算账还罢了,若是想算,大昌还真不怕他们算。 *** 萧宁做事一向说一不二。既然将山民交到南宫致远手中,信任南宫致远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南宫致远提醒萧宁,山民可能有不少的小心思,那萧宁就不可能再继续表达大昌的善意。 凡事皆有度,从前的山民让萧宁觉得可以交好,所以并不吝啬表达善意。 但若是山民让萧宁觉得他们贪得无厌,所求甚多,那就怪不得萧宁收回所有的善意。 此后,不管是尹岸或是尹依,纵然有心堵上萧宁,可这是徐州,并不是山民的地界,想找人,尤其想找萧宁,哪有那么容易。 纵然这兄妹两人坦率直言的追问南宫致远,萧宁为何不再见他们? 南宫致远拿着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告诉他们,萧宁此来巡视天下,是代天子巡视,肩负重任。萧宁一向心存百姓,而徐州情况相对复杂,萧宁刚刚平定徐州,要做的事甚多。 随后南宫致远问起,可是他招呼不周。 两人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话说来说去,无非是想再见萧宁一面,但这也更让南宫致远认定,这一对兄妹,定然是有什么事瞒着他。 兄妹两人当然不能说南宫致远招呼不周,如今在这徐州内,能够帮他们传话给萧宁的人只有南宫致远,再得罪南宫致远,他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事至于此,既然他们还不肯说老实话,南宫致远一如从前的招呼,带着他们好吃好喝好玩。同时也不忘问起他们,是否要急于赶到雍州,拜见他们的皇帝陛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