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_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25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253节 (第1/3页)

    第125章 危机亦良机

    扬州这一年发生水灾,粮食一度欠收,百姓的日子过得并不太好,这才刚开始。

    萧颖已经将扬州的情况一五一十的上折奏报朝廷,希望朝廷能够拨下粮食,让她可以赈灾救济百姓,助扬州度过难过。

    给萧宁写信,萧颖的目的是希望萧宁也可以想想其他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各州县中借些粮食过来,让她应一应急。

    朝廷大概什么情况,其实自家人都心里有数,大兴朝天灾人祸不断,粮仓早就空了。

    这两年战祸连绵,各州县打得不可开交,养兵、养民,哪一样不需要粮食。

    在遇上这天灾人祸,指望朝廷,朝廷能拨得出多少粮食,算都算得出来。

    正是因为如此,萧颖才会请萧宁想办法,既然当初萧宁能解梁州之急,现在未必不能解扬州之祸。

    萧宁在梁州用的办法,萧颖不是没有想过借鉴。

    可是扬州的情况和梁州并不一样,扬州内的大世族,几乎已经被杀殆尽。

    况且早些年韩靖他们占据扬州时,几乎已经将百姓搜刮得室如悬磬,百姓只得苟延残喘。

    纵然萧宁他们进军扬州,成功的夺到扬州,将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世族尽诛之,又将他们的家产充公,但剩下粮食十分有限,根本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用来救济百姓。

    若不是扬州内的情况的确十分不妥当,萧颖也断然不会亲自给萧宁写一封信。

    情况大致已经说的足够清楚,现在需要的是,萧宁怎么想办法帮忙解决扬州的问题。

    自打收到扬州送来的奏疏,萧谌亦马不停蹄地召集三省六部议事。

    秋收刚过,朝堂上可以收到多少粮食,数目也已然明确。

    户部尚书是为唐师,一开始建朝时,未立户部尚书,后来萧宁领兵出征,萧谌思来想去,户部是要职,觉得唐师甚是乖觉,可为一部尚书,便将人自冀州调来。

    唐师不敢怠慢,立刻将户部得出的所有粮草总数上报。

    在场的所有人在听到他报出的数字后,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粮食实在太少了,少的哪怕大昌朝,只要发生丝毫的灾难,都可能为此再生动荡。

    之前雍州的粮草收成,与供给相比是略高的,但这也是萧谌和萧宁经营多年的雍州,其他地方情况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问题,入不敷出,这是正常的事。

    “现在看来扬州之灾,朝廷只怕拨不出粮食。”有些话纵然无人说出,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最后总是要有一个人说出口的。铁全头铁,拧着眉头道出此言。

    “公主殿下是否另有良策?”姚圣很是光棍,倒不是说他没有好的办法,只是他的这些办法,纵然他去做,也未必能有萧宁做的更有效果。

    “是不是良策未可知,应该能助扬州度过此劫。”萧宁吐了一口气。自打萧颖的信送到手中,萧宁便一直在下,到底该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

    朝廷的确是拿不出粮食来,可是天底下能拿得出粮的人又有多少?

    “请陛下诏告天下,募粮。”萧宁也不绕弯子,在这一刻迎向萧谌,说出她的计划。

    一个幕字的意义,在场的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岂会不懂其中的道理?

    铁全战战兢兢的道:“如此岂不是昭告天下,大昌朝无粮?只怕引起人心大乱,更叫小人得了可乘之机,乱我大昌。”

    话说来,眼神更是往萧宁的身上飘,生怕一不小心说错了话,惹得萧宁不喜。

    一个宰相怕萧宁怕成这样子,从前可没有这样。

    萧宁虽然有些纳闷,但并不多问。

    “知道且知道,但纵然大昌无粮,却愿意跟百姓同舟共济,愿意倾尽所有助百姓渡过难关,难道这样的朝廷不值得人信服?”萧宁的想法总是跟人不一样的,旁人只看到不利的一面,却从没有想过人心都是rou做的。遇上危难之时,百姓只是要朝廷一个说法,一个态度。

    知晓朝廷倾尽所有,拼尽全力的想要助他们度过难关,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